一、名词解释
营销思维:营销思维是指工作人员针对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能够站在营销人员的角度,从营销视角出发,运用营销理论和知识来分析问题,并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模式。“营销思维”的核心,是营销敏感性,即工作人员能不能将所发现的问题、所见到的现象,迅速转化为营销问题、营销现象,并加以营销处置。
张家界景区:这里特指以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主要游览内容的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包括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等四大组成部分,是“张家界地貌”的景区旅游资源代表,是张家界市的核心游览区域,即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以下简称“张管局”)运营管理的景区范围。
猴患治理:在张家界景区内生活、活动的猴子都是野生猕猴,每只成年猕猴体长51-63厘米,是典型的猕猴属动物,主要特征是尾短,有颊囊,躯体粗壮,它们的前肢与后肢大约同样长,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抓握东西灵活,前额低,有突起的棱。头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野生猕猴喜欢集群生活,往往数十只或上百只一群,由猴王带领,群居于森林中。它们常爱攀藤上树,喜觅峭壁岩洞,其活动范围很大。猴群在集体行动时,会有一个“哨兵”站在高处放哨,若发现异常情况,即会发出信号,召唤猴群迅速转移。如果情况紧急,猕猴凭借它们攀崖越险的熟练本领,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猕猴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性情躁动时容易伤人。野生猕猴曾经是张家界景区内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是张家界景区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动案例。天然生成的猴趣猴乐,增添了无数游客的旅游情趣,并成为众多游客张家界之旅的美好回忆。然而,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旅游开发以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中外游客的不断增多,张家界景区的野生猕猴与游客们“混得越来越熟”,大部分都从“生猴子”变成了“熟猴子”,开始逐步抢夺游客手中的食物,不再愿意上山觅食。加上景区管理对猴群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猕猴族群数量越来越大,其食物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因此,游客靠近猕猴、戏耍猕猴、投喂食物而产生的意外事件越来越多,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不平衡,游客被抢夺食物、被抓伤咬伤的旅游投诉越来越多,无形中增加了景区“保护与管理”平衡点难以把握的工作难度,俨然成了一种“景区猴患”,亟待紧急治理。否则,后患无穷。对于景区猴患这一问题,张家界景区管理机构虽然采取过很多积极主动的管理措施,但是收效甚微,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路径探索:工作路径探索,是指人们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和效果,而采取的工作办法和手段,即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二、现有策论
猴患不除,景区难安。无论是张家界景区管理机构,还是张家界市的社会人士和旅游行业资深人士,都已经认识到了张家界景区猴患治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曾经多次讨论过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其主要策略有:
驱逐策:游客主要游览时间(主要是白天),将野生猕猴驱离主要游道和游客集散地,不让野生猕猴靠近游客。张家界景区管理机构一直保持这种猴患治理措施,安排专门员工用弹弓、木棍等工具长期持续驱离猕猴,以此来保护游客的游览安全。但是,因为不能伤害野生保护动物这根高压线,导致这个措施效果很差。景区管理人员对猕猴的驱离,变成了“黑猫警长和米老鼠”的景区游戏,猴子最后“看透”了景区管理人员的“把戏”,不仅不怕他们,我行我素,继续“骚扰”游客,还在景区管理人员“落单”的情况下,攻击他们,袭击他们。因为,野生猕猴具有“人脸识别”记忆和“复仇”心态。所以,现在,很多工作岗位偏远的景区管理人员上下班和前往食堂用午餐的路途中,都需要自备“棍棒”,以求自卫,保护自己。
避孕策:在每年秋冬季节野生猕猴发情期(交配期、受孕期),在给景区内野生猕猴常规投喂的玉米粒等食物中,拌上哺乳类动物避孕药,从而通过计划生育来减少猕猴数量的增长,以此达到生态保护的平衡目的,从而来减少景区猴患的发生。这是很多社会人士提出的建议,也是张家界景区专门的猕猴保护和管理人员前往贵州黔灵山、四川峨眉山进行考察以后,学习过来开展实验的措施。然而,不知是避孕药的药效失灵,还是操作方法和技巧不对,也没有什么效果。几年后,张家界景区内的野生猕猴照样繁衍生息,一只也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结扎策:按照已经十分成熟的人类结扎手术方法,对景区内所有的猴子采取输卵管和输精管结扎手术,以此控制野生猕猴的过度繁衍,解决景区猴患问题。这个策略,尚未实施,因为可能无法获得林业管理部门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同意和认可。
禁食策:严格控制,不给野生猕猴任何食物,任其自行觅食,生老病死,自生自灭。包括严禁游客为其投食,景区管理机构也不能给其投食。这个策略,恐怕难以实施。案例:2021年8月,因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张家界市的城市和景区封控了一个月,导致张家界景区没有一个游客,野生猕猴也就没有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景区管理机构每天投喂的玉米粒等食物,杯水车薪,难以为继。饥饿难耐的野生猕猴,大批大批地跑出景区,四处觅食。张家界景区周边的村庄,如沙堤板坪、朝阳,中湖野鸡铺、青龙垭,协和龙尾巴、插旗峪等地的农作物,被野生猕猴“祸害了个精光”,甚至武陵源城区军地坪镇都先后被觅食的野生猕猴“成群结队地光临”。在不能伤害野生猕猴的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前提下,禁食策可能也不是一个妥当的猴患问题解决方案。
迁徙策:由林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执行,将张家界景区内大量的野生猕猴,分批次迁往没有猕猴生存或者猕猴数量很少的张家界市内其他林区生活和活动,如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石长溪(堡子界)国营林场、漩水国营林场、天泉山(猪石头)国家森林公园、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天星山国营林场等。每一年,或者每三年执行一次。这样,就有可能控制张家界景区野生猕猴的数量达到一个合理的生态平衡点,也才有可能减少景区猴患,降低游客投诉率。
三、路径探索
根据以上解决景区猴患的策略来看,似乎都不能“治本”,不能从根子上解决张家界景区内的猴患问题。那么,我们能不能转换思路,调整方向,运用营销思维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张家界二山文旅策划创始人周芦屾,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五点工作思维,有很强的可行性。周芦屾先后从事过乡村代课教师、个体书店经营、国证导游、景区宣传、旅游策划、市场营销、品牌包装、企业管理、特产销售等工作,旅游行业摸爬滚打二十余载。他对旅游行业可谓是,了如指掌。为张家界旅游宣传策划出力,已经成为了他工作的全部。
工作路径探索如下:
1、转换思路,调整方向,变被动为主动,变防御为进攻。主动出击,问计于民,问策天下,不遮丑,不护短,将景区猴患治理问题抛向社会大众,发动社会大众群策群力,共同解决这一难题。
2、情况普查,便于精准施策。建议张管局尽快安排工作人员对张家界景区猴患治理问题开展一次详细精准的基本情况普查工作,普查内容包括张家界景区内猴群总数量、分布点、区域数量、食物来源、攻击和袭击工作人员的次数和表现形式、抢夺游客食物和抓伤咬伤游客的次数和表现形式等。
3、全民参与,形成热议。以张管局为牵头单位、张家界市林业局为业务主管单位,通过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多种媒体,发起一次张家界景区猴患治理问题全民大讨论。
4、不耻下问,问计于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以张管局为牵头单位、张家界市林业局为业务主管单位,全球征集张家界景区猴患治理问题解决良策,方案优秀、效果明显、可操作、易实施者予以重奖。
5、根据征集而来的优秀方案,在林业主管部门、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专业指导下,全面实施张家界景区猴患治理问题解决工作策略,通过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多种媒体,全面报道,全程直播,凸显张家界景区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保护野生动物的正面形象,再一次形成社会热议和舆论热点,从而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喜爱张家界、点赞张家界、前来张家界。
四、探索结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办法总比困难多。
只要敢于直面问题、正视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巨大勇气和信心,就有无数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
运用营销思维解决张家界景区猴患治理难题,是我们“化腐朽为神奇”、“变困难为力量”的工作路径探索方式,也是我们迎接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张家界举行的具体举措之一,还有可能成为全国所有自然景区解决猴患治理问题的范例和样本,值得我们在全力推进张家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伟大进程中思考、实践和总结。
2022年6月1日记于张家界宝塔岗上鹭鸶湾畔
(作者周芦屾,原名周传友,张家界市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张家界二山文旅策划创始人。)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