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响“诏安红星青梅”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诏安地标农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1月8日—9日,由福建漳州诏安县人民政府主办,诏安县农业农村局、诏安县青梅协会的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硒望田园 梅香天下——诏安红星青梅暨诏安地标农产品推介会”在福州三坊七巷宗陶斋举办。推介会上,来自诏安的青梅、八仙茶龙头企业齐聚榕城,带来一场富硒农产品和地标农产品“盛宴”。
推介会启动仪式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黄贤模,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省老年大学校长杨根生,中国食品报社副社长、总编辑刘彤,诏安县政协主席林惠溪、县委副书记远洋、副县长陈三武等领导以及商会代表、经销商等出席推介会。
诏安县县委副书记远洋致辞
推介会上,远洋介绍说,诏安县拥有一类水源、富硒土壤、清新空气,有着世界长寿乡、中国青梅之乡、书画艺术之乡等众多美誉,是投资的沃土、创业的乐园、宜居的福地。诏安县愿以梅为“媒”,以茶会友,诚邀八方客商采购诏安青梅、八仙茶,共同把天然、绿色、健康的特色产品推广到全国、推销到世界,共享特色产业发展红利。
据悉,诏安县种植青梅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20世纪80年代,诏安县开始大规模种植青梅,正式开启诏安青梅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诏安县成为青梅种植面积全国较大、总产量较高、青梅加工体系较完善、青梅制品出口创汇较多的青梅主产区县。目前全县种植青梅13.3万亩,总产量10.5万吨,青梅全产业链产值达60亿,主要品种有 “白粉梅”“青竹梅”“大水梅”“红梅”等几个当家品种。
产业富助推乡村富,诏安县青梅产业成功带动山区12万农民脱贫致富。为进一步强化青梅和八仙茶产业发展,诏安县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将青梅、八仙茶的发展纳入《诏安县“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二是出台《“硒望田园”——青梅产业发展扶持实施意见》《“硒望田园”——八仙茶产业发展扶持实施意见》两份文件,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加以扶持。
推介会活动现场
近年来,诏安县下足功夫扶持青梅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青梅精深加工,着力提品质、打品牌、延链条、拓市场,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品质量,做强产业品牌,持续提升市场价值、生态效益、民生红利,推动诏安青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如今,诏安青梅已成为带动百姓增收的“致富果”、推动绿色发展的“生态果”、促进沟通交流的“合作果”。诏安全县青梅加工产值达52亿元,现有青梅经营主体135家,其中青梅加工企业48家,青梅深加工企业21家。全县拥有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22家。年青梅加工能力达20万吨,深加工能力达12万吨。诏安青梅引进日本、台湾的深加工技术,现已开发出青梅蜜饯类、盐渍类、凉果类、酒类、饮料类、混制品、保健食品类等7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青梅精制品投入市场。
诏安县是我国青梅种植生产大县,为改变目前产业多数企业仍处于粗加工、代加工发展的状况,诏安县青梅产业促进会秘书长吴雄明表示,将通过三个方面帮扶生产加工企业创品牌和走出去。一是鼓励青梅加工企业与科研机构、科技院校和其他品牌企业开展青梅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合作,或向他人购买技术专利用于青梅新产品开发或参与合作投资青梅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二是鼓励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动车站点、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候机厅等设立诏安青梅专卖店或分公司专营诏安青梅产品,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资金补助。鼓励企业到各大中城市开展青梅产品推介活动,与国内大型超市建立农超对接;三是鼓励青梅加工企业外出参加各类展会、展销活动。
近年来,诏安青梅产业的快速发展,还辐射带动了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青梅生产基地,每年从县域外运到当地加工的青梅鲜果达10万吨左右,成为全国青梅集散地,产品主要销往日本、东南亚和国内各大中城市。
诏安县委副书记远洋(右)与中国食品报社副社长、总编辑刘彤(左)签订战略合作意向协议
为着力构建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战略合作,推进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工作,1月8日下午,诏安县政府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中国食品报社、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等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共同推动诏安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科学发展。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