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辽阔而神秘的腹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群山之间,熠熠生辉。这里,藏文化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滋养着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生灵。
近年来,玉树藏族自治州就通过设立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在遗产保护的道路上,书写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让古老的藏文化在新时代的曙光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百花齐放
踏入玉树藏族自治州这片神秘的土地,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耳边回荡起藏戏那悠扬而古老的唱腔,眼前则闪烁着唐卡艺术绚丽夺目的色彩,它们如同两座无形的桥梁,引领着每一个来访者步入一个既古老又充满神秘魅力的世界。
在精心筹备的藏戏表演舞台上,年轻的藏戏演员身着华丽的藏戏服饰,脸上涂抹着鲜艳的油彩,她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味,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谈及自己对藏戏的热爱,该演员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从我记事起,藏戏的旋律就伴随着我成长,它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她坦言,曾经面对传统剧目和古老技艺濒临失传的严峻现实,一度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自从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以后,转机也接踵而至,“这以后,州政府经常举办藏戏培训和交流活动,有很多年轻人都加入进来了,我对藏戏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也非常希望将自己的技艺传承给下一代。”她认真地说。为此,她频繁地投身于“非遗‘藏戏’进校园”的活动中,期盼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激发更多孩子对藏戏的兴趣,让他们也能领略到藏戏那份独一无二的魅力。
而在唐卡艺术的殿堂里,另一位艺人的故事同样让人心生敬意。自幼年起,这位唐卡艺人便跟随父亲学习唐卡技艺,历经数十年的磨砺与沉淀,他终于成为了一代唐卡大师。在工作室里,他手持细笔,蘸取着五彩的颜料,在画布上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每一笔都充满了虔诚和敬畏,“唐卡不仅是我谋生的手段,更是我传承文化的使命,每当拿起画笔,在画布上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时,我都能感受到那种与古人对话的奇妙感觉。”他认真地说道。
为了让唐卡艺术魅力得以延续并焕发新的生机,这位唐卡艺人还与现代设计师携手合作,将唐卡元素巧妙地融入现代生活用品之中,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以全新的面貌走进大众视野,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除了开设唐卡工作室以外,他更是无私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那些有志于学习唐卡艺术的年轻人。“老师不仅教会了我如何绘画唐卡,更教会了我如何用心去感受和理解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根和灵魂。”正在唐卡工作室学习的一位年轻人说。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独有原则。“以人为本、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世代相传、亘古绵延。在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像藏戏演员和唐卡艺人这样的传承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民族的瑰宝,让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保护,让物质文化遗产亘古绵延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古建筑、寺庙与文物如同藏族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活化石,它们静静地伫立,无声地诉说着这片高原历经的风雨沧桑与文化繁荣的辉煌篇章。然而,自然的力量时常不可预测,给这些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沉重的打击,让历史的痕迹几近消逝于尘埃之中。
“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瑰宝,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我们决定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来拯救和保护这些珍贵的古迹。”玉树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在积极推动一系列科技保护项目,包括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监测、引入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进行精确测量与记录,以及建立数字化档案等,从而确保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藏娘佛塔及桑周寺现场,工程师们手持高精度扫描仪,穿梭于寺庙的每一个角落,随着扫描仪的缓缓移动,一道道激光束轻轻拂过古老的墙面,将数据精准地收集并转化为数字模型。这些模型不仅为修复工作提供了精确的参考,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后人得以窥见历史的真实面貌。
“我们利用最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像是为寺庙做了一次全身的‘CT扫描’,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梁,甚至是细微的雕刻纹理,都能被精确地捕捉并记录下来。”该项目负责人自豪地说。
而数字化档案的建立,更是为这些物质文化遗产披上了一层“不朽的外衣”。无论是寺庙的建筑结构、装饰风格,还是文物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都被详细地记录在案,仿佛为它们创建了一个永恒的“数字博物馆”。这样一来,即便岁月流转,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也能在数字世界中得以永久保存,供后人无限次地研究、欣赏,真正实现了“历史的传承与数字的创新”这一宏伟愿景。
在玉树藏文化博物馆,一位游客正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沉浸在这座“数字博物馆”中。他戴着VR眼镜,仿佛置身于千年前,每一块石板、每一件器物都触手可及。体验结束后,他摘下眼镜,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感动,“我从未想过能以这样的方式,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这些古老文化,每一个细节都那么真实,仿佛我亲自触摸到了历史,这样的数字化保护,不仅让这些文化遗产得以永生,也让如我一样的普通人,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它们。”
“文化之根,深植于心;遗产之魂,永续于世。”在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内,保护与创新并肩同行,促使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活力,共同谱写着物质文化遗产跨越时空、绵延不绝的辉煌篇章。
弘扬,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新韵
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是一幅幅生动而深刻的画卷,不仅仅是技术与时间的赛跑,更是无数颗热爱之心汇聚成的海洋,以及那流淌在血脉中不可磨灭的文化传承。
了嗒、对阵、鸽子蛋、三尖、牛角棋……在由玉树藏族自治州图书馆举办的“践行社会教育,传播非遗文化”为主题的“藏棋公益讲座进社区”活动中,索南森格老师现场讲解了藏棋的历史沿革、发展和学习传承藏棋的意义及作用。听完讲座,一位居民激动地说:“藏棋,本来就是我们藏民族土生土长的文化,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藏棋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更加珍惜我们的文化,更加懂得继承非物资文化遗产的的重要性。”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各个社区,因为共同的目标,居民们的心被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这份力量源自对本土文化由内而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我们社区有很多居民会自发地去清理古迹周围的杂草,或制止一些不文明的伤害古迹的行为,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引领下,也积极投身到这场守护文化古迹的行动中,每个人都是自己文化传承的守护者。”玉树藏族自治州一社区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
不仅在社区,学校亦是如此。遗产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一项任务,它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的血脉之中,成为了青少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每一所学校都宛如一座桥梁,横跨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让孩子们在知识海洋中畅游时,也能切身感受到藏文化的深厚底蕴。
“我们就是想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根在哪里,他们的文化有多么灿烂。”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二高级民族中学相关负责人认真地说。于是,藏文化被精心编织进课程之中,老师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会在课外活动中引导孩子们亲身体验,让他们在欢笑与汗水中,逐渐理解并爱上自己的文化。
而当文化节庆活动来临时,整个校园便化身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孩子们身着华丽的藏族服饰,色彩斑斓,虽然唱腔还略显稚嫩,动作也不够娴熟,但那份对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却如同初升的太阳,温暖而坚定。“我喜欢唱藏戏,每次穿上这身衣服,我就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故事里的人。”一个学生在表演结束后,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那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
“在学校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玉树的故事,让这份宝贵的遗产,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玉树藏族自治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成功实践,超越了单一的文化遗产复兴范畴,它是一首响彻云霄的文化自信颂歌,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与勃勃生机的全球展示。在这里,每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都是对民族记忆的深刻铭记,亦是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望。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