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忠义
近日,有不少网友在朋友圈晒出了父母从老家寄来的年货,除了饺子皮、酸菜、羊排等,连擀面杖等工具也都在其中,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妈妈还手绘了年夜饭菜谱。“酸菜先弄馅,再和面,肉块切丁、再剁成肉末……”看到这一幕,怎么不让人感动。这装满年货的包裹,为就地过年与父母“隔空团圆”的春节,增添了亲情年味。
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团圆的象征就是“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的独特情愫,是烙在每个人心头的浓郁乡愁,是岁末年初不变的亲情守望。对在外打拼的人来说,再远的距离,也阻碍不了心灵交融、情感汇聚。但在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的背景下,不少人响应“非必要不回家”的倡议,选择就地过年。虽说不能像往年那样与家人团圆,但亲情未远,年味没缺,心在一起,“隔空团圆”也是团圆。
以往过年,家庭团圆子女最享受的,一是父母烹制有特色的家乡菜,备好丰盛的年夜饭。二是春节过后返程之际,大包小包塞满行李箱,离家后依然享受亲情关爱。今年春节因为防疫特殊原因,“回家过年”的常规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在父母身边享受美味佳肴的年俗也将被改写。好多父母将精心置办的年货,连同亲情一同寄给没能回家过年的孩子,换一种方式让孩子吃上家乡的大餐,同样可以感受故土的年味,可谓用心良苦。
特殊年份的别样春节,通过寄送年货包裹传递牵挂与爱意,显然不只是家庭亲情、个人友情的真切流露,更是顾全大局、把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挺在前面的具体体现,是家国情怀的响亮表达。对于中国人而言,家国情怀始终是流淌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始终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正是因为这样深厚的家国情怀,过去一年,面对疫情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显示出公民的责任担当。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责任担当,才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以此来看待装满年货包裹,不仅有“小家”的亲情思念,更有对子女服从防疫大局的支持与鼓励,同样是家国情怀的表现。
选择就地过年,不是游子不想回家,而是减少疫情传播风险不得已之策。换言之,就地过年,不仅出于“防疫之需”“安全之需”,更是对自身和家人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正所谓:和团圆相比,生命健康更重要。不能回家,不代表不能沟通交流。网络信息时代,就地过年的人们可以跟家人视频连线,和亲朋好友网上聚会,情感表达同样浓厚深重;虽然身处异地,依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人感受与家人团聚的幸福,带来温暖和前进的动力。
其实,各地政府也在出台政策,加码发放“留守红包”“过年礼包”,为就地过年的人们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家庭的“年货包裹”与政府的“留守红包”礼包,对“隔空团圆”形成了互补,共同释放直抵心灵的关怀与温暖,让关爱的源流在中华大地上涌动。有了这样的氛围,我们定能迎来更多温馨暖心的团聚时分。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