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祠堂用地被侵占
2012年6月,原东江纵队老战士、离休干部张官生、原东江纵队老战士张德的儿子、旅居香港的老人张华等20多名张氏族人向深圳晶报社和深圳电视台反映,3年前,即2008年初,其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现为碧岭街道)汤坑社区张屋村的一间有一百五十年历史的祠堂,被同宗族成员,汤杭社区居委原总党支部副书记张道明(2010年因参与哄抢玉米事件被免职)和他儿子张万明利用职权便利侵占,除此外,张还侵占了其它集体土地。同时,张道明利用当时“一村一户”建房政策,利用职权便利弄虚作假,伪造村民签名,骗取了政府部门的批准用地手续,在完全拆毁祠堂后,以他儿子张万明为权属人盖起了六层新楼。建楼期间,曾有在当地的宗族人员予以制止,但张不予理彩.直至新楼落成.旅居在海外,香港及国内的同宗族人员闻讯后,多次派代表与张道明交涉,指出祠堂是宗族公用祖业,不能由个人私自占用,并更不能以伪造签名,欺骗政府的方式在祠堂土地上建房占为己有。
张道明强拆张氏宗祠后建造的违法私房
张氏宗族代表举报信
张道明父子作为村级官员,在免职前自认手握大权,对宗族代表的劝告完全置之不理;对提出善后的方案明显缺乏诚意,更有戏弄张氏族人之意,无奈之下,多名张氏代表联名举报向深圳媒体《晶报》和深圳电视台曝光,寻求媒体帮助。
深圳媒体深度曝光
接村民举报求助后,晶报及深圳广电派出记者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随后,晶报于2012年7月2日,《抢玉米书记又遭占地举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对事件进行了深度报道,深圳广电在正午30分的新闻节目里也以《深圳:社区居委会“抢玉米书记”又曝“抢地”》。进行了报道。报道引起了当时的坪山办事处纪工委的重视,专门成立调查小组进行凋查,事后街道办事处向媒体通报了调查结果,查明张道明存在占用集体土地违法乱搭建行为。
晶报2012年7月2日专栏文章:《抢玉米书记又遭占地举报》
深圳广电“正午30分”新闻节目专题报道:
深圳:社区居委会“抢玉米书记”又曝“抢地”
根据晶报报道,当时调查小组认为:一、2005年,张道明在该空地上搭建了53平方米的店铺,该用地属张姓居民小组的集体用地。二、调查小组查明,张道明以权谋私占用集体土地事实确凿。三、该宗祠地块上建的新房是在张万明儿子及儿媳的名上,经查明,其不合一户一宅的相关政策。 四、经批评教育,2012年7月10日张道明作出声明书,即日起退回张姓居民小组所有,2012年7月12日,张道明二儿子张万明及儿媳杨坤蓉退回《施工通知书》,汤坑社区组织村民重新碪定张属宗祠面积。
宗祠确权迟迟未落实 拆迁补偿落私人腰包
当时坪山街道办纪工委的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让张姓居民小组的村民们松了口气,打电话感谢媒体,感谢街道办快速处理。张氏宗亲也以为很快就可解决宗祠被占用的事宜。但是,令他们意料不到的是,重新对宗祠地块进行丈量确权的事宜从街道办到社区,都一直没有落实。而当时的汤坑社区,正被列入规划进行旧城改造,对符合条件的房屋,可纳入拆迁补偿。2012年8月,张道明对占用宗祠地块兴建的六层楼,建议用楼房边的六十平方米屋地作为补偿,但张氏族人代表经过调查了解,该土地属于非建设用地,也非张道明父子所有的集体用地,故不接爱张道明建议。希望张道明家庭能以实际行动来解决,但一直未果,拖而未决。
东纵老战士未看到结果含恨离世
在举报张道明父子侵占集体土地和宗祠的张姓宗族代表中,有位军功赫赫的东江纵队老战士张官生、以及另一位东江纵队老战士张德的儿子,旅居香港的张华。根据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出具的证明——
东江纵队抗日老战士张官生生前对祠堂被侵占
一直未获解决闷闷不乐(张东光供图)
张官生同志1942年8月参加东江纵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坪山碧岭义勇队战士、副班长,东一支四团副排长、排长、紫金县大队二连副连长、龙川县武装部部长。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屡立军功.1979年离休定居惠州。2019年离世,享年101岁 。深圳晶报在2012年刊登报道中,曾刊出时己95岁的张官生穿军装,挂满军功章的相片,图片说明是:“95岁东江纵队离休老干部张官生记得,在1941年参加东江纵队前均在张屋宗祠祭祖。”
东江纵队抗日老战士张德生前重视祖业(张华提供)
张华的父亲张德同志,1941年1月参加东江纵队,194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随东纵主力北撤山东解放区。参加过淮海战役、解放广东战役,历任东江纵队税收员、分站长、总站长、两广纵队司令部军需科长,同样屡立军功。1981年离休后定居深圳。2000年离世,享年80岁。
张官生从2008年起,看到宗祠被私人占为己有,愤然号召族人一起向政府举报。他常对家人说,自己枪林弹雨革命了一辈子,没想到人近幕年,连宗祠都保不住。他一直关注着事件进展,期待有解决之日,但是,望穿秋水,11年过去了,2019年9月张官生离世,享年101岁。
据张官生儿子张东光介绍,父亲临终前,还惦记着此事,嘱咐他要维权到底,为宗族讨回公道。祖业未能保住,事情未获解决,是他父亲一辈子最大的遗憾。
据张德儿子张华介绍,父亲亦是个重视祖业的人,生前经常和他讲起在参加东纵前,在祠堂祭祖的故事,并经常教育他,不论在哪,均不能忘祖,要保护好祖业。因此,当祠堂被侵占后,他亦和族人一起,不停地向相关部门举报反映,甚至还以旅居香港三十多年的港人身份给当时的街道办负责人写了一封情况反映。
这些年,他们为了完成父辈的遗愿,不停地举报,继续着维权之路。作为举报人代表之一的张东光说,“10多年的维权路,目的除了申张正义,为宗族成员争取合法权益外,还有就是要让九泉之下的父亲安心。
”
拆掉了的六层楼的张氏祠堂、开发商每月发放补偿金
再次申诉要求确认张氏祠堂土地使用权
弹指一挥十余年,张氏祠堂被侵占的事却一直未获解决。与此同时,张万明却将占用祠堂兴建的楼房纳入了旧城改造拆迁的自有物业,和开发商签署了协议,将六层楼拆了,每月固定领着开发商发放的补偿款占为己有。张氏族人终于忍无可忍,于2021年9月27日再次委托张东光、张汉平两位代表向深圳市坪山区碧岭街道办递交了《关于确认汤坑张屋村张氐祠堂土地使用权的申诉书》,将张道明及其儿子张万明列为被申诉人,明确提出四个申诉请求:
1.请求核查并确认被申诉人张万明于2008年3月5日提交的龙岗区原村民非商品住宅建设审批表(编号:NPS-06-002)涉嫌伪造原村民代表签名的违法事实;
2.请求核查并确认建设审批表中汤坑社区工作站于2008年5月8日组织的原村民代表会议的真实性?核查本次会议召集人是谁及本次会议记录副本;
3.请求核查并确认张万明案涉私房(编号NPS-06-002)的用地使用权为非法取得,并应确认为张氏祠堂的用地使用权;
4.鉴于申诉人与被申诉人之间存在土地使用权重大争议,请求政府向开发商发函说明争议情况并要求暂时停止履行关于私房(编号NPS-06-002)《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各项义务。
申诉人在申诉书中指出,“(2012年媒体报道后)经调查小组介入后,并经街道办约谈,张万明和杨坤蓉虽主动取消并退回《施工通知书》,但上述纠错行为只代表申批机关撤销其“一户一栋”资格,并未对张万明申报建设私房用地使用权是否合法作出处理。汤坑社区按照调查小组的结论组织相关居民重新勘定张屋宗祠的面积,至今没有定论,申诉人认为基层政府对争议事件不重视,没有履行调查职责,有明显不作为的嫌疑。”
2021年12月10日,深圳市坪山区碧岭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调整所致)给张东光、张汉平两位张姓宗族代表作了如下三点回复——
1、经了解,汤坑原张氏祠堂地块尚未确权;2、根据您们的要求,继续协调房地产开发公司暂停发放安置过渡费事宜;3、鉴于目前仍处于一期工程阶段,待汤坑原张氏祠堂地块进入开发工程阶段,我办将组织各方进行协商调解,请您耐心等待!
据了解,目前碧岭街道办己通知房地产开发商暂停了安置过渡费的发放。
对于这一回复,张氐宗族代表并不满意,事件拖了这么多年,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相关部门没有追究违法者的责任,没有落实当时调查组的处理意见,组织对宗祠确权虎头蛇尾,十几年没有定论,导致宗祠仍然被张道明的儿子张万明强占,并作为其私有物业向旧改的开发商申领拆迁过渡安置费。
“我们希望坪山区碧岭街道办能够重视此事,不回避违法事实和违法线索的调查,查证属实应追究侵占者的相关责任,尽快组织并协调相关部门给我们的宗祠确权,维护全体张氏宗亲的共有利益,告慰父辈的在天之灵。
旅居香港的东纵老战士张德的儿子张华如是说。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