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近日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激发使命担当活动。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隶属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共有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和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两大主体部分。近年整体贯通工程结束后,纪念地一方面着力复原当年情景,一方面精心营造红色氛围,已成为开展初心使命教育、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地标。纪念地外高楼林立,昭示着上海这片红色热土的繁荣与进步,而纪念地内一片肃穆,回望烽火岁月,可见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回顾历史,1916年(民国5年),北洋政府撤上海、松江两镇守使。在修建改建龙华军署的同时,建造松沪护军使署军法课拘留所。
至1919年(民国8年),拘留所扩建为陆军监狱,牢房规模达一百余间。不久军阀混战,上海驻军头目频换,护军使署一度被北京临时政府撤销。
1926年将五省联军军法处迁入龙华督办公署(前松沪护军使署军法课)。
1927年(民国16年)3月,国民革命军东路军白崇禧部占领龙华,接收并撤销淞沪商埠督办公署。四一二政变后,成立淞沪卫戍司令部。
1928年(民国17年)4月改称淞沪警备司令部,沿袭至1937年(民国26年)冬。
1927年至1937年间,在这里被关押和秘密枪杀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数以千计。淞沪抗战失利后,上海沦陷,驻军机关随国民政府军西撤而撤销。该司令部军法处隶属的看守所在太平洋战争期间,一度成为日军关押英美侨民的临时集中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联勤兵工厂设于此,迁淞沪警备司令部于虹口。上海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为南京军区后勤部7315厂。
1983年间,赵世炎烈士夫人夏之栩来上海,瞻仰了上海市烈士陵园,回京后写信给党中央,建议对龙华烈士陵园进行修整。胡耀邦迅即作了批示,邓小平也作了重要批示。
次年,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上海市政府迅速成立龙华烈士陵园筹建班子并组织专家设计规划设计方案。1990年10月,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的部分旧址由兵工厂划归龙华烈士陵园筹建办公室。
1990年,一期建设工程的重点之一,是复原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10月至1991年6月修缮和复原工程竣工。
1991年7月1日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向社会开放。1995年,龙华革命陵园主体工程落成。
记者在现场看到,00后的少年们也戴着白手套,手握白毛巾,俯下身子,认真细心地擦拭墓碑。“每一次对英烈的缅怀,都是一次庄严的洗礼。”上海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韩庆焱表示,“他们牺牲时,也不过是18、19岁的年纪”,我们不仅要记住这些英烈的姓名,还要学习英烈事迹、铭记英烈功勋、弘扬英烈精神。
龙华烈士陵园在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的忠魂广场处,还特意“种”上了一棵“生生不息”的桃花树。树上,挂着寄语,收信人是长眠于此的烈士,寄信人是今天的年轻人,他们的落款——“来自新中国的新青年”“21世纪新青年”“永远爱你们的青年”“共产主义接班人”“一个生活在你们曾经为之奋斗的美好时代中的青年”……
他们留下这样的话语:“最好的纪念是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吾辈当自强”……
赓续血脉:从这里出发传承红色基因
活动现场,由龙华烈士纪念馆精心制作的红色党课《龙之华·初之心》也拉开序幕,将红色英烈故事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开放管理部主任赵峰表示,未来龙华烈士陵园将继续围绕“革命烈士纪念地、初心使命教育地、红色文化传播地”的使命,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挖掘提升和丰富拓展,充分展示革命烈士的牺牲奋斗精神,有效提升展陈功能与教育功能,全力打造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地标。(责编:闵大成)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