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同出身阶层、成长背景,不同知识储备、学业水平、求学目的且教育诉求复杂的生源结构,何以聚而教之?学校在种种“不同”之中看到一点“相同”,那就是,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人,成为体面的人、社会上有用的人,由此明确了航天一中面向人人、面向未来的理念和追求。面向人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发展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是对教育公平更高层次的追求。其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格,释放人性,在健全人的心智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向人人,首先要“面向所有人”——机会公平;其次要“面向每个人”——过程公平;再次要“面向终极的人”——结果公平。面向未来,首先要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格局——文化创新;其次要不断“扩展课堂教育边界”——思维创新;再次要“拥抱数字世界”——技术创新。西安航天一中将“仰望星空,求真创新”作为校训。学校“现代化”的破题,必将落在如何从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转变为创新型培养模式之上。
徐雄 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校长
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位于西安城东南的少陵塬上,少陵塬又名“凤栖原”。相传汉宣帝时,有11只凤凰翔集于此,宣帝以为吉祥,赐名“凤栖原”。这里是周秦汉唐京畿,被誉为“神州首邑”。
凤栖原的历史灿若星辰,于今建成了全国唯一以航天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航天基地,我国探索太空的很多“国之重器”都出自这里。
学校接续“凤栖”文化,航天精神,抽绎出“飞天”的意象——脚踏大地,飞向太空。“飞天”,是“凤”和“航天”的化身与升华,是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热情向往,是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是对有限生命的无限超越和未知世界的执着探索。可以说,在“飞天”的身上,投射着我们教育人太多的梦想。
“仰望星空,求真创新”也就成为西安航天一中的校训。建校之初,我在调研中发现学区内的生源结构非常复杂。来自科研院所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占总数的18%,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子女27%,进城务工随迁的子女6%,个体工商业者子女11%,附近农村拆迁安置家庭的孩子38%。家长不同,对教育的看法也各各不同。农民相信读书是孩子出人头地的唯一阶梯,至于“爬”上去还是“爬”不上去,只能听天由命了;工商业老板则认为读书读出来更好,读不出来也可子承父业进入第二“赛道”;进城务工家长希望读书改变阶层现状,过上“体面的生活”;而高知家庭要坚守固有地位,确保孩子“不落后”。调查结果显示,92%的家长将孩子的未来寄希望于教育,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运;79%的家长认为只要读得好,寒门照样出贵子;只有6%的家长对读书前途感到悲观和无奈,认为不少研究生都在送外卖,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窄,但是如果不接受良好教育,向下的通道却越来越宽。关于对教育的诉求,一般家长只要求孩子中高考考得一个好分数,顺利过关,将来有出息就行;一些高知家庭则希望孩子除了考得好,还要精神上变得富足,个性特长得到发扬,最终可过上自由而有尊严的生活。总体来看,家长们对教育普遍重视,甚至焦虑,因为教育关乎个人的生活质量乃至家族的未来。
面对如此复杂的生源结构——出身阶层、成长背景不同,知识储备、学业水平不同,求学目的、教育诉求不同,何以聚而教之?思前想后,我在种种“不同”之中看到一点“相同”,那就是,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人,成为体面的人、社会上有用的人。基于此,我们明确了航天一中的理念和追求.
面向人人,办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
面向未来,办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
面向人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发展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是对教育公平更高层次的追求。其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格,释放人性,在健全人的心智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向人人,首先要“面向所有人”——机会公平;其次要“面向每个人”——过程公平;再次要“面向终极的人”——结果公平
面向未来,是由教育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是对受教育者终极的关怀。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以受教育者适应未来社会为导向,在社会剧变前夜,培养出富有胜任力和创造力的人。杜威曾说:“如果我们用昨天的方法,教今天的学生,我们就剥夺了他们的明天。”面向未来,首先要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格局——文化创新;其次要不断“扩展课堂教育边界”——思维创新;再次要“拥抱数字世界”——技术创新。西安航天一中将“仰望星空,求真创新”作为校训。在我看来,创新是一种更新更好事物的思维方式。学校“现代化”的破题,必将落在如何从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转变为创新型培养模式之上。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