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咱们口罩已经戴了有三年多了。在此期间,很多家长担心宝宝受到病毒侵扰,想方设法为宝宝做好防护工作……有的家长专门购买儿童专用口罩,更有甚者还会配置儿童防护眼镜,一出门就给宝宝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在防护方面可真是下足了功夫。但如果想从根源保护宝宝不受病毒侵袭,重点还是要关注宝宝自身抵抗力,由内而外地保护身体不受外界病毒影响。尤其在宝宝群体中存在一群“弱势群体”,那就是——牛奶蛋白过敏宝宝,生活中TA们的体质好像比普通宝宝更柔弱,更容易出现一些“小病小痛”,例如:皮肤湿疹、消化道类的腹胀、腹痛、腹泻等问题。有研究数据显示,TA们出现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会更高[1-2],所以相较于普通宝宝,敏宝更要注意增强免疫力。那对于这样的宝宝,妈妈又应该怎么做呢?
刚刚提到的都是一些敏宝日常免疫力差的表现,那给妈妈们分析一下,敏宝和普通宝宝相比,免疫力究竟弱在哪里? 和普通宝宝相比,部分敏宝在获取母乳营养方面受阻 众所周知,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就指出:宝宝可以通过母乳获得充足能量和营养素,并通过丰富的免疫物质帮助婴儿抵抗疾病,母乳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风险。对于部分牛奶蛋白过敏症状比较严重的宝宝,经医生诊断后,会建议妈妈回避牛奶蛋白及其制品,让妈妈忌口之后继续喂养母乳,但是如果母乳喂养不够或者是宝宝需要进行混合喂养时,敏宝妈妈一般会在医生的建议下根据宝宝的过敏程度,选择氨基酸配方粉或者是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然而,敏宝通过回避过敏原,缓解了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的同时,也无法获得母乳中的免疫物质了,免疫力和普通宝宝就形成了差距。 和普通宝宝相比,敏宝肠道菌群失衡也会导致免疫系统不成熟 人体的肠胃道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的健康休戚相关。健康的肠道菌群会促进免疫系统中的Th1细胞应答,帮助调节Th1/Th2平衡;但敏宝的肠道菌群紊乱,其稳定性被破坏,使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倾向于Th2应答。简单来说,敏宝的肠道菌群更加容易失衡,而肠道菌群失衡会让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因此敏宝的免疫能力与普通宝宝相比也就存在了一定的差距。[3-6]
很多敏宝妈妈由于宝宝喝不到母乳存在一定焦虑,不光是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还在于母乳里存在一种关键营养——母乳低聚糖(简称HMO),这种免疫活性物质可以为宝宝提供母爱级守护。
它是一种复杂碳水化合物,在母乳中的含量排行老三,仅次于乳糖和脂肪[7]。含量虽排位“老三”,可能力却不容小觑,HMO可以支持着宝宝免疫系统的建构!它能够支持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病原菌,强化肠道屏障,直接调节免疫应答,综合促进宝宝免疫系统的成熟。
所以对于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敏宝而言,想要获得母乳级的营养和守护,敏宝妈妈可以使用添加HMO的氨基酸配方粉,帮助敏宝促进免疫系统成熟,最终增强内在自护力。
那么,HMO有这么多好处,它到底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这些作用的呢?
(母乳成分示意图)
HMO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给敏宝一个健康的肠道环境
敏宝的肠道菌群状态混乱,会让有害菌(厌氧菌、乳酸杆菌)增多、有益菌(双歧杆菌等)减少。而HMO能促进有益菌(双歧杆菌)增加,还能够阻止病原体在肠道中扎根,直接起到抑菌的作用。HMO双管齐下,调节肠道微生态状态趋于平衡,让敏宝的肠道状态接近母乳喂养宝宝的肠道状态,给宝宝一个健康的肠道环境。[7-10]
(HMO 促进有益菌生长)
(HMO阻止病原体黏附,并具有直接抑菌作用)
HMO促进肠道成熟同时,可调节免疫应答
HMO不仅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间接影响婴儿的肠道免疫系统,也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群和细胞因子分泌,直接影响婴幼儿的免疫系统。
敏宝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1(Th1)的活性极低,辅助性T细胞2(Th2)活性过高,由此导致了Th1/Th2细胞因子失衡。而Th1和Th2在宝宝体内都发挥着着抗菌和抗炎的作用,因此如何让Th1和Th2保持平衡就显得非常重要。[11-12]
而HMO则是通过在婴儿体循环中的炎症细胞因子降低到与母乳喂养婴儿相似的水平,从而促进Th1/Th2达到平衡。简单来讲,就是可以HMO推动敏宝免疫系统成熟,提升宝宝的自护力。[13-14]
(HMO直接调控免疫系统)
宝宝的自护力好了,身体变强壮了,妈妈的焦虑情绪自然也能得到缓解。有临床研究证实(CINNAMON 研究),给敏宝食用添加了HMO的深度水解配方粉,能够帮助减少患儿上下呼吸道感染和用药。[15-18]一些中重度的敏宝喂养了添加了HMO的氨基酸配方粉,宝宝的耐受性表现良好,还能支持敏宝的正常生长及适宜的追赶性生长[19-20]。
(CINNAMON研究)对于“柔弱”的敏宝来说,增强免疫力确实是一件挺重要的事儿。各位敏宝妈妈,如果想给宝宝补充母爱级的营养,提升敏宝自护力,不妨试一试添加了HMO的氨基酸配方粉!
参考文献:
1) Aitoro R, et al. Nutrients. 2017 Jun 28;9(7)_672.
2) Canani RB,et al.Clin Epigenetics . 2015 Mar 31;7(1):38.
3) Johanna Metsälä,et al.Epidemiology. 2013 Mar;24(2):303-9.
4) Dainelli L, et al. PAAM. 2019.
5) Aitoro R, et al. Nutrients. 2017 Jun 28;9(7)_672.
6) Canani RB,et al.Clin Epigenetics . 2015 Mar 31;7(1):38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