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国家卫健委就《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图源:国家卫健委官网截图
其中明确指出,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纳入国考,并对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资料共享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这意味着,一项会影响中国1万多家公立医院,2万多家民营医院,以及数万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变革即将开始。
换一家医院,就要重复做一套检查,医院检验结果不能互认,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医疗体系被诟病的一个问题。
结果不能互认,一方面增加了患者就医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18年发表的一篇《影像学重复医疗检查现状及对策分析》中指出:“影像学重复医疗检查发生率为42%。且经粗略估计,检查费在患者的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达>30%”。
数字令人唏嘘。
而管理办法出台后,医疗机构间可以打破壁垒,加强结果互认,将把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检查结果质量提到相当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阶段我国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象,也为第三方医疗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织一张方便百姓就医的医疗服务网
旷日持久的抗“疫”战争中,健康领域已经逐渐形成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的社会共识。
而常态化后的今天,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疫情之外的健康领域,有了更多延伸的可能性。
2020年2月,新冠疫情爆发,武汉迎来最大的考验,肺部CT检查成为了当时核酸业务暂时不成熟的破题关键。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出动当时湖北全省唯一一台移动CT车,为方舱医院和当地社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武汉中心首席医疗官金朝林院长第一时间就组建了由各地检测中心首席医疗官亲自挂帅的志愿医生团队,龚洪翰教授、郑穗生教授、丁仕义教授等70多名影像专家远程提供7*24小时快速二次诊断阅片、会诊、咨询,快速构建了疫情初期的“移动医疗堡垒”。
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不仅为疫情前线提供了解决燃眉之急的移动高端CT设备,同时提供远程阅片与专家在线指导,让全国专家都能为远方的疫情中心出一份力。
经过远程操作培训,前线医生能够调试并使用影像车及CT设备,实时上传拍片结果连线中心自主研发的远程影像诊断平台——平安好影像。
通过“平安好影像”平台,平安健康(检测)中心的影像专家可以第一时间对就诊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阅片和诊断。按照要求,在同一时段内至少两位影像医生同时在线“一写一审”,加上AI辅助阅片后,最快半小时即可出具诊断报告。
应运而生的云胶片技术通过存储在云空间的电子胶片代替传统片子,受检者或家属可以通过扫描报告上的二维码进入浏览或下载。每个受检者都有一个自己的专属空间,保存了各类检查报告和全部影像资料,为异地转诊和分级诊疗提供了便利。
云胶片的使用大量节减了塑料或纸质胶片,医疗机构节省耗材成本和管理成本优化了临床服务流程;促进了分级诊疗和异地转诊,同时云胶片可以通过手机端更加灵活的处理影像,比如窗宽窗位调整和测量,也可以满足三维重建等其他分析应用需求,让进一步诊断治疗更精准、更高效。
这些只是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整合多方力量,缓解医疗资源挤兑,方便百姓就医的一个缩影。
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是平安集团大健康医疗板块的重要布局,在全国首创集影像诊断、医学检验、精密检查“三位一体”的创新业态,全方位连接医院、专家、客户,实现影像、检验等诊断资源共享。
截至2021年11月,好医自建/签约合作医疗机构累计近700家,其中旗舰中心锚定一二线及省会城市,成为省级网络中心。卫星、加盟、托管、移动中心覆盖市、县级市场。以线穿点补齐网络空白,充分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在此模式下,多层次终端资源共享、网络协同。通过教育培训、专病联盟等模式共享专家资源;所有终端部署平安自研核心系统,数据和标准共享;旗舰中心运营能力赋能其他中心,提升整体运营水平。
发展至今,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已成为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不仅提升了基层以影像等为代表的检查、检验能力,还促进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发展。
以学术实力带动行业影响力
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开疆拓土,并在疫情关键时刻大显身手的“底气”源自于其多年来在学科建设、科研能力方面的深耕。
在国内大型“三甲”医院,科研级磁共振设备等先进医疗设备并不少见,但因为医疗资源过于集中,服务压力巨大,影像检验领域缺少钻研的成绩,而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以垂直深耕的影像检验实力,在项目合作中,能够助力科研,发掘更多医疗资源价值。
2019年9月,国家级实验室安徽医科大学人口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启动了为期2年的一项研究,目的是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以科学的视角进行磁共振大脑结构的深度分析。
作为项目合作方,合肥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专门成立了包括院长郑穗生、技师长张清俊、骨干医生洪雪冬等多名专家组成科研小组,深度参与了科研项目,包括医学设备的更新升级支持、设备的针对性调试匹配、案例的分析研讨和诊断、论文的梳理组稿等环节。
2020年11月,首篇学术论文在北大核心期刊《中国学校卫生》以检测中心为共同作者单位发表,详细阐明了手机依赖与大脑结构的生物学联系。随着样本量的增加和研究的不断深入,2021年2月,该项研究再结硕果,相关论文在SCI学术杂志《SCAN》发表,该刊为中科院2区期刊,影响因子3.57分,具有良好的学术口碑和广泛的影响力。目前该研究项目还在持续推进中。
除此之外,近10余年来,凭借着社会资本和创新管理的优势,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一直活跃于各种交流平台,包括专业学术会议、行业发展论坛等等,一点一滴地推动医学发展进步、助力行业健康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身的行业影响力。
2021年7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2020年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名单,上海平安好医医学影像诊断有限公司(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上海旗舰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共35家国内知名医院一同,被列入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准予许可名单。
此次成为全国唯一正式获证的第三方医疗机构,不仅标志着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作为专业第三方医疗机构的地位获得了国家高度认可,也标志着中心的科教研能力得到了专业方向的肯定。
作为平安集团大健康医疗板块布局的重要一环,多年来,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一直深耕医疗行业,立足多元化探索,致力于盘活现有医疗资源,打开国内医疗健康新格局。水大鱼大,医疗健康机构作为健康中国2030政策最重要的实现主体,将在朝阳产业的发展中找到更多属于头部企业的可能性,找到产业可持续、百姓喜闻乐见的发展路径。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