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人民网发文盛赞国产香氛发展,称“从可燃香薰到无火香薰,再到汽车香氛。国产香氛销量越来越高、口碑越来越好,助力香氛产业走上‘快车道’”。
无独有偶,根据海外网发出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香氛市场规模约16亿美元,香水市场规模则逼近126亿美元。在三年前,二者的数据仅为8亿和50亿左右。而Euromonitor预测,2021-2025年中国香氛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1.78%,2026年中国香氛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亿美元(322.89亿人民币)。
这一切无不预示着,曾经国际大牌林立的中国香水香氛市场,国产香氛已经异军突起,不仅征服了年轻的中国消费者,更证明自身和中国品牌的实力。
回顾国产香氛的发展历程,虽用香历史悠久,但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至今可分为2大阶段:
萌芽阶段(1978-2013年):“商业香”独大
改革开放之后,许多舶来品纷纷进入中国,香氛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一时期,众多国际香水品牌经典款的“商业香”,成了许多人的“启蒙”香水。但受限于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消费理念,大范围的香氛消费浪潮并未形成,中国香氛行业展露萌芽。
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沙龙香”兴起
从2014年开始,国际香氛品牌加速入华,掀起一阵“沙龙香”浪潮。彼时,国内以气味图书馆、冰希黎、寻遇为代表的后浪选手亦相继涌现,通过“国潮”、“平替”等打法出圈。这一时期的香氛行业,整体呈现“品牌多元、定位多样”的特点。
国产香氛行业蓬勃发展,让人欣喜,却不令人意外,它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国,中国拥有最完整的香氛产业链,即使跟西方用香大国相比也丝毫不逊色。这为国产香氛压缩成本、增质降价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香氛产品也具有情感价值和文化价值。西方香氛品牌更多地关注国外受众,加之文化差异,导致它们与国内消费者的情感距离相对较远。而国内香氛品牌在这一点上具有天然优势,年轻一代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进一步增强,市场对根植中国文化、具有东方特色香氛产品的呼唤空前强烈。国产香氛也恰恰抓住了这一机遇,推出众多包含中国传统古典元素的产品,以2020年12月30日在上海创立的寻遇品牌为例,该品牌由上海寻遇化妆品有限公司创立,创立伊始便打出“唯气味与记忆,亘古不变”的理念,并用源自古人八大雅事的“诗酒花茶”系列,吸引庞大消费者为其拥趸。
不过,虽然国产香氛产业呈现一片蓝海,但是仍有许多短板不容忽视。首先,国外香薰品牌起步早,市场大,经过多年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忠实拥趸,相比之下,国内品牌起步时间较晚,市场占有先天不足。其次,国外香薰品牌为产品附加了更多的社交属性和精神属性,用户在使用产品时,除了可以有感官享受以外,也部分满足了自己过“品质生活”的精神需求和彰显身份的社交需求。最后,国外的研发体系完善,可以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消费概念,引领消费热点,凭此持续创造营收。
未来,受益于产业链的日渐完善,国货香氛将在不断迭代与调整中进一步释放潜力。品牌方需挖掘文化内核、积极守正创新,推动国产香氛行稳致远。而最终,在香氛产业的舞台上,国产香氛的未来是光明,抑或折戟,也将交由身处行业的众多从业者来决定了。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