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深入调研当地庭院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探寻乡村振兴的“羊”光大道,实地感受乡村经济腾飞的强劲脉搏。
一、全产业链赋能,小羊羔变身“致富宝”
走进环县,随处可见成群的羊儿在山坡上悠闲吃草,一座座现代化的羊舍整齐排列。乡村振兴局干部向实践团队介绍,过去村民种草养羊规模小,收入甚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政府精心规划草羊产业,投入大量资金,引进龙头企业甘肃中盛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百万只肉羊屠宰及深加工全产业链项目,彻底解决了全县每年 100 万只出栏肉羊的加工和销售难题。同时,打造 200 多个千只湖羊示范社,从饲草加工、防疫管理等多方面引导群众科学养殖。2015 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羊产业资金 11 亿余元,实现了传统分散养殖到设施规模养殖、小打小闹到合作经营、销售活羊到精深加工的“三大转变”,构建起“引育繁推一体化、种养加销一条龙”的肉羊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政、企、研、社、村、户、服”七位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如今,环县养羊农户超 4.8 万户,羊只饲养量突破 300 万只,羊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超 7000 元,羊业产值突破 50 亿元,正朝着百亿级肉羊产业大县的目标大步迈进。
二、“百千万”工程引领,人才回流乡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环县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计划引进“百名高端人才”、留住“千名大学生”、培养“万名职业农民”,并用三年时间培养 1000 名大学生“羊倌”。实践团队了解到,环县扶贫办针对返乡未就业大学生,专门拿出经费组织培训,目前已吸引 500 名大学生投身“羊倌”行列。这些返乡大学生带着知识和热情回到家乡,为传统羊产业注入了新活力、新理念,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与返乡大学生卢小鹏交流时,他自豪地说:“回到家乡才发现,这里大有可为。我所学的知识能在这里落地生根,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我感到很充实、很自豪。”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村民合影
三、品质铸就品牌,环县羊肉走向全国
环县羊肉以其优良品质声名远扬。2023 年,环县优质肉羊产量达 360 万只,出栏量近 200 万只,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肉羊之乡”。环县肉羊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全国百强榜第 67 名、“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多项荣誉,羊羔肉更是多次在国家级论坛和博览会上获奖,深受消费者青睐。在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实践团队了解到,公司存栏南丘羊、陶赛特羊等优质种羊 1 万只,国内其他优质种羊 2 万只,年育殖商品断奶羔羊 6 万只、商品育肥羊 10 万只。2022 年,环县羊业产值达 55 亿元,养羊农户人均来自羊产业的收入达 7000 元。公司通过与澳大利亚专家团队合作,引进良种肉羊冻精,大幅提升了肉羊的产肉能力和养殖经济效益。先进的育种技术和国际化的合作视野,让环县羊肉在品质上更上一层楼,销售渠道也不断拓宽,从本地走向全国,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参与此次社会实践的山大学子们感慨万千。他们表示,初到环县,被这里曾经的贫困面貌所震撼,但深入了解后,更被环县人民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所打动。环县的乡村振兴之路,是政府引导、企业助力、人才支撑、农民参与的共同成果。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人才回流的积极态势、品质品牌的双轮驱动,让环县羊产业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质的飞跃。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未来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让青春在广阔乡村绽放绚丽光彩。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山大学子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环县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乡村振兴的画卷也将更加绚丽多彩。
2025年2月9日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