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大地,人杰地灵。潋水悠悠,穿城而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兴国儿女。
这是一片满载厚重历史的红色故土,这里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瓦,都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苏区时期,兴国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5万多人,有姓名可考烈士达23179名,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官兵就有12038人,可谓“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
英烈忠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怀揣着“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爱国抱负,众多人父、人夫以及稚气未脱的少年,含泪挥别家人,义无反顾参加红军,踏上漫漫长征路。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一战,也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1933年6月,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改编红一方面军的通令,兴国地方武装“兴国模范师”改编为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六师下辖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团,除少数干部外,指挥员、战斗员清一色是兴国儿郎。
1934年11月下旬,湘江战役爆发。11月28日开始,红三军团在湘江东岸与敌血战3天,胜利完成中央纵队右翼掩护任务。11月30日,中央纵队渡过湘江,江东只留下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接应红八军团,他们陷入了国民党中央军、湘军、桂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红六师第十八团在灌阳新圩、陈家背、全州古岭头的火烧岭一带被敌人分割包围,战至弹尽粮绝。
在湘江战役中,红六师第十八团的1800余名官兵几乎全部牺牲,参战的红一、红五、红八、红九军团也伤亡过半,7209名兴国战士倒在了这片土地上,其中已知有记录年纪最小的谢兴福,牺牲时年仅16岁。他肚皮不幸被弹片划破,在没有得到撤退命令的时候,将一个瓷碗扣住伤口,再把上衣脱下来,捆住肚皮,防止内脏流出来,直至坚守最后的那一刻。
硝烟散尽,忠魂长眠。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湘水湍急汹涌,在牺牲的前一刻,烈士们心中闪过的,是革命最终胜利的坚定信念,还是老态龙钟的父母、新婚燕尔的妻子、尚未出世的孩子?是否还会想要再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再看一眼巍峨的大乌山,再饮一口清冽的潋江水?
我们无从考证,昔日的他们已长眠于他山客水,用热血和生命为长征、为革命铺就了胜利前进的通途。
舍生取义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脚下归途
时间洪流奔腾不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岁月流转,湘江战役距离今天整整九十年
2024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共兴国县委书记李贱贵率队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灌阳县、全州县开展湘江战役红军先烈祭奠活动,深切缅怀兴国籍红军先烈。
一山一石一丰碑,一草一木一忠魂。界首渡口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抢渡湘江四大渡口之一。11月20日上午,李贱贵一行来到界首渡江遗址公园,代表86万兴国儿女在红军堂祭江平台举行“接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兴国籍英烈回故乡”仪式,告慰先烈英灵,迎接英烈魂归故土。
群山高低错落,险峻高耸,像一排敬礼的士兵;湘江幽静流淌,波光粼粼,如一条悼念的挽联。大家先后将家乡米酒和菊花花瓣撒向江面,清澈的河水倒映出一张张面孔,仿佛穿越时空,与九十年前奋战的战士们对视。小心翼翼手捧湘江水,取走几抔湘江土,虔诚而庄严地装封带回,以铭记红军的壮烈英举,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精神力量。
鲜花献英烈,哀思祭忠魂。以兴国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名义敬献的4个花篮一字排开,整齐摆放在“模范兴国亭”前。花篮红色缎带上的“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永垂不朽”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代表着来自家乡人民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鞠躬、瞻仰、聆听……在贱贵书记的带领下,大家走过英名长廊,重温红军将士在新圩阻击战役中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和悲壮历史,深刻体会新圩阻击战役的伟大与艰辛。
荣归故里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青山肃穆,绿水含悲,红土掩泪。11月29日,兴国县烈士陵园悼念广场上,全县上下怀着无比崇高的敬意、无限炽热的情感,举行湘江战役兴国籍“英烈忠魂·荣归故里”仪式,迎接英烈归根回乡。
松柏苍翠,庄严肃穆。在充满哀思的思念曲乐声中,礼兵护送英魂土、湘江水入场,全体肃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烈士后代、老干部代表依次进行发言,全体人员向革命烈士默哀。
埋骨青山,舍生取义,荣归故里。礼兵护送英魂土、湘江水至植树点,新植的四棵雪松青葱翠绿、屹立挺拔,在阳光下闪耀着坚韧不屈的光辉,这是生命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承。
远处的潋水如千年前、百年前一般奔流不息,滋养着平川大地,养育兴国儿女,百年后、千年后也将如此。虽然我们与这7209位烈士素未谋面,但我们来自同一个故乡,共看一片天,共饮一江水,有一条看不见的纽带把我们紧紧相连,正是英烈们的舍生取义,才换来现在的太平盛世。如今,祖国已强大,山河已无恙,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的富足,还有更深层次的力量。那是他们的品格,他们的热血,他们的精神,都通过这条纽带在兴国人民心中代代赓续,源远流长。
悼英魂,千万壮士慷慨赴死浩气长存;望未来,兴国人民牢记嘱托再创荣光。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烈士滚烫的精神将永远熔铸在兴国人民甘于奉献、勇于奋斗的血脉之中,永远流淌在兴国大地这片红色热土之上,照亮前进的道路,助力模范兴国再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