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六中,拥有黄埔军校和西南联大双重血统,六中校训“亲爱精诚”与校歌均沿袭黄埔军校,六中具备国防军校的先天基因。
“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及“国防军工”集各种先进技术于一身,彰显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是大国地位的显著标志。当前,中国“三航”科技的蓬勃发展,探索蔚蓝天海和浩瀚宇宙的伟大事业更加行稳致远,梦想实现的脚步越来越近。
科学思维在学科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科学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相辅相成关系,乃至科学教育促进学科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彰显得淋漓尽致。科幻创作的源泉是当今科技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这次高校“三航”及“科幻”研学之旅,以“三航”科技前沿丰富同学们的“科幻”思维,为学生的特色发展提供可靠的学科基础。
学校正大力探索“高校与高中协同育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新模式,尝试高中与高校学生社团的“无缝对接”,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帮助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好学业发展规划,培养六中学生往“国防军工及三航”领域特色发展。
一、高中高校相携手,探索育人新模式
——高校“三航”与“科幻”研学活动
2024年9月21-22日,广州六中26名高一、高二学生,在广州六中科幻创作团队的骨干教师杨莹、岑琳带领下,开展为期两天的深圳高校“三航”及“科幻”研学之旅,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航空航天学院以及南方科技大学进行深度研学。
第一站 初访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以医科和新型工科为主要学科,着力培育和建设国家级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已成为支撑引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及亚太地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重要培养基地。
1.漫步锦绣学府,领略校园之美
在2017届六中校友、中大航天航空学院在读研究生钟雨晴学姐的引导下,同学们冒着绵绵秋雨欣赏中大的校园美景。
听到学姐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坚持冒雨攀登长梯前往图书馆,一睹中大图书馆的恢弘气魄,感觉中大校园的厚重与宁静。
同学们在中大校铭石前合影
同学们冒雨“攀登”图书馆
中大图书馆前合影
2.航空航天求学路,未来规划启明星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首批建设的工科学院之一。中山大学在该学院设立“飞行技术”本科专业,与中国南方航空开展联合建设,致力培养优秀的技术型、管理型、领导型飞行人才。在通过各项考核顺利毕业后,学生即可加入南方航空入职工作。此外,航空航天学院还负责对接中山大学与广州六中的协同育人项目,指导我校开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工作。
中大航天航空学院的学长,热情向六中学子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他们不仅介绍了学院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方面的成果,还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家战略中低空经济的具体概念、主要核心技术以及发展脉络,重点讲解了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航空航天相关行业的就业风口和未来发展风向。此外,他们还热诚回答同学们所关心的学业和职业发展问题。
同学们认真听讲座
据学长介绍,航天航空学院的毕业生既有在传统航空航天院所就业的,也有供职于华为、大疆、阿里、比亚迪等世界500百强企业。他们勉励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力行致远,逐梦空天,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多年来,六中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培育了众多优秀的学子,其中不乏众多佼佼者成功考入中山大学。对于六中学子此次前往中大航天航空学院的研学活动,中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学习,更是中大向六中学子展示其科研实力、教学资源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机会。高校与高中的联合育人模式,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重要途径,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山大学与广州六中共同培养新时代高水平人才,在传承中山精神的同时,正努力为实现航空强国梦想贡献中大和六中力量!
宋建陵主任作启发式发言
与航空航天学院的学长合影
3.翱翔蓝天之梦,航空航天实验室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配套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于2021年获得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在超声速风洞实验室,中大学长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讲述了超音速风洞的功能、使用以及未来的研究设想,展示了实验室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此后,同学们参观了风洞实验设备和低速静音风洞、超音速风洞、风墙等,了解航天实验设备。
同学们参观超声速风洞实验室
深度的跨学科交流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现场气氛轻松活跃,同学们在感叹科技引领时代的同时,更对奋斗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们发出由衷的赞美。
同学们在航天航空学院合影
4.科创社团之乐,动手实践学知识
目前中山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共有3个学术类学生社团,分别涵盖学院航空、航天、力学3个学科领域。学生社团结合专业特点,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利用第一课堂所学知识自主研发制作小卫星、小火箭、飞机等各类飞行器,同时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日后,我校将组织航天航空学院的学生社团与学校学生社团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为大学生与高中生的联动搭建交流平台,创造有利条件。
同学们在学长的介绍下参观社团活动室
同学们走进社团教室,与学长学姐们探讨各类飞行器设计和制作过程。在无人机实验室,一排排无人机展翅欲飞。同学认识了战斗型、运输型等种的无人机模型,了解到它们不同的飞行原理。
同学们在学长的指导下制作飞机、放飞
在学长手把手的指导下制作飞机模型,然后在实验室进行试飞。一架架飞机模型腾空而起,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有的飞机模型稳稳地滑翔着,仿佛真的在蓝天白云间翱翔;有的则灵活地做着各种翻滚动作,尽显可爱和智慧。同学们围在周围,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
5.聆听科创讲座,磁控机器人展奇技
《终结者2》中有个经典科幻场景:监狱栅栏挡住了机器人T-1000,他却秒变液体形态,穿杆而过。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生物医疗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主任蒋乐伦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创讲座《魔幻机器人》。
蒋乐伦教授从电影中的科幻元素引入,以《终结者2》液态金属机器人、《X战警》万磁王和《毒液》毒液机器人为例,向同学们介绍了几款有趣的磁控机器人,包括磁控液态金属固液相变机器人、磁控磁流变液机器人和磁控折纸机器人。蒋教授巧妙地将复杂的科技概念变得生动有趣,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磁控机器人技术变得通俗易懂。同学们听得入神,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纷纷举手提问。
同学们认真聆听讲座
科幻电影往往展现的是人类对未来科技的一种美好向往。蒋教授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更多的科幻场景将走进我们的生活。他希望智能液态金属机器人能成为一颗种子,在同学们的心中慢慢地开花结果。
蒋乐伦教授讲座现场
同学们与蒋乐伦教授合影
第二站 再探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是由深圳市创办的一所创新型大学。
1.漫步校园赏风光,沉浸书馆品书香
漫步校园,现代建筑群之间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四季常青的植被为这座科技殿堂披上了一层生机勃勃的绿装。
同学们参观校园
一丹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馆舍面积9010平方米,新颖的设计风格、丰富的馆藏资源、人性化的借阅服务、读者至上的管理理念深深吸引着同学们,大家纷纷驻足,仔细体验浓厚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参观一丹图书馆
2.升学讲座指迷津,人生规划展前程
南方科技大学招生办井水淼老师和广州六中2022届毕业生、南科大大二学生蒋文睿同学,一起为六中学子提供升学指导。据介绍,南科大注重实践与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打造国际化教学平台,科研创新成果斐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
井水淼老师介绍南科大
南科大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和通识专业融合的“2+2”或“1+3”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后暂不分专业,主要修读通识课程,强化学科基础和人文知识素养,入学一年或两年后可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在导师、专业教师指导下自由选择专业。在井老师的介绍下,同学们认识到跨学科学习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全球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单一学科的知识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跨学科学习能有效促进知识的融合与创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井老师和学长与同学们互动
3.机器人实验探新境,科想中心拓思维
科幻电影里,“变形金刚”一会儿变成汽车风驰电掣,一会儿变成人形健步如飞。在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中,同学们也看到了这样一款可自由“变身”的机器人,只见它可以蜷缩成一团,钻进狭窄的空间;也可以舒展出4只“脚”,灵活地攀爬台阶。
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的机器人
同学们参观机器人研究院
南方科技大学学长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机器人研究院的辉煌成就与前沿技术,并现场展示机器人,同学们看得如痴如醉,对机器人研究展现出浓厚兴趣与高涨热情。这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更点燃了他们对科技创新的无限憧憬。
4.科幻创作激灵感,专家讲座领航程
下午,同学们来到南科大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参观,并聆听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博士后周梦泉老师的讲座《中外前沿科幻理论与科幻新作分享》。
周梦泉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国内外主流的科幻理论概念,包括科幻现实主义、科幻未来主义、非洲未来主义、人类世、新怪谭等,并推荐一些近年出版的重要科幻作品,包括韩松《再生砖》、巴特勒《血孩子》、巴奇加卢皮《发条女孩》以及米耶维《帕迪多街车站》等。学生们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专注与热情。他们或蹙眉凝思,对周老师阐述的复杂科幻理论进行深刻咀嚼,或眼眸闪烁,被那些天马行空的科幻构想深深吸引。每当周老师介绍一部引人入胜的科幻新作时,学生们都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周梦泉老师科幻讲座的内容
在讲座中,周老师引领同学们在科幻的浩瀚星海遨游。最后,周老师对同学们提交的科幻小说进行点评,并提供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依然与周老师积极交流。周老师的讲座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探索未知、勇于创作的种子。
周梦泉老师点评同学们的科幻作品
参与此次研学活动的学生,活动前均提交了一篇科普科幻作品参与评选。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的陈发祥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青年科幻作家钟天心老师担任评委,评选出优秀作者,推荐参与本次研学活动。
陈发祥、钟天心老师评审同学们的作品
二、揽星衔月逐日光,科幻创作再启航
——“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广州六中宣讲会
9月25日晚上,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的宣讲会在广州六中举行。本次宣讲会邀请了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威廉老师作为主讲嘉宾,开展以“野未来与新科幻”为主题的讲座,同时邀请深圳大学研究生导师余云德、深圳大学文学博士时潇含两位老师为同学们介绍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三位专家的精彩发言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科幻文学盛宴。
1.“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
深圳大学文学博士时潇含老师,代表组委会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的相关情况。同时,时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创作小贴士,鼓励同学们在科幻文学创作中弘扬中国精神,加入中国元素,传扬中式哲思,突出中国立场,主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塑造。在时老师的介绍中,同学们不仅了解到比赛的宗旨,还激发了科幻创作的热情。
时潇含老师为同学们介绍“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
2.专题讲座《野未来与新科幻》
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威廉教授,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主题为“野未来与新科幻”的专题讲座。王教授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视角,通过丰富的案例与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阐述了科幻文学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王威廉教授强调,科幻文学不仅是对过去和未来世界的遐想,更是对当下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反思。科幻作家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构建了一个又一个既超越现实又贴近人性的科幻世界,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对科技、文明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王威廉教授专题讲座
王威廉教授不仅是一名学者,也是一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野未来》《内脸》《非法入住》等。在讲座中,王教授结合自己的文学经历和创作心得,与同学们分享了开展科幻创作的方法和经验。他鼓励同学们在写作时大胆放飞想象,敢于提出假设,勇于打破固有的认知进行创新,同时强调在创作中需保持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并重,使科幻作品既能展现科技的无限可能,又能体现出对现代文明和现实世界的回应。在讲座中,王威廉教授还分享了阅读对于科幻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广泛阅读科幻经典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和营养。
宣讲会在王威廉教授的一首原创诗歌《星星的记忆》中圆满落幕。这首诗以深邃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科幻文学独特的魅力和无尽的想象力。它不仅是对本次宣讲会的圆满总结,更是对六中学子进行科幻文学创作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王威廉教授为同学们朗读原创诗歌《行星与记忆》
王威廉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引发同学们对未来世界及科幻写作的憧憬,获得了在场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兴趣浓厚,积极提问,王教授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
同学们积极提问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向王威廉老师献上了鲜花,表达诚挚的敬意和谢意,并合影留念。在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热情积极地与王威廉老师进行交流。
同学们为王威廉老师献上鲜花
专家与广州六中科普科幻创作团队合影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广州六中努力担当起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时代责任。一次“三航”研学活动、一场“科幻”文学讲座,搭建了广州六中与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交流平台,践行了中学与高校协同育人的理念,让广州六中在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赛道上继续奋力前行。
今年2月,广州六中入围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这是对广州六中科学教育工作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广州六中将继续全面加强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这不仅体现了广州六中对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更体现了对新时代科学教育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积极响应!
今年7月,“国防七校”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给广州六中颁发“优质生源基地”,以表彰广州六中学生在“国防军工”方面特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今年暑期,六中学生开展了哈尔滨、西安、南京“三航”高校主题研学活动,本学期还将开展“三航”特色活动(成立“鹭航社”、开设“趣味航空航天”校本课程、开展“火星未来农场”实验、“高校与高中协同育人”交流、“国防七校”优质生源基地挂牌等),持续助力培养“三航及国防军工”拔尖创新人才。
科学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以及“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强,激发了学生无限的“科幻思维”,学生的习作源源不断地见诸于报端,也结出了全国“白名单”赛事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在六中郭子健“科幻创作”团队的努力培养下,参与“科幻创作”活动的学生数量达到了1200人(次),在六中掀起了“创作”热潮。获得“白名单”相关赛事全国奖256项(次),省级大奖668项(次),还有120人(次)的作文发表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为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中学生文学素养做出了应有的成绩。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