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六中作为全国科学教育创新十佳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每年长假期间,为具有一定创新潜质、致力于科技特色发展的中学生提供一个接触科学、走进科学、参与科研的实践机会,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质,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竞争力,广州六中与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举办假期科创营。从多领域征集创新研学项目供学生选择,项目组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项目学习、动手实验或实物制作,并提交研学报告、心得体会。这些项目的研学成果是学生未来参加各类创新发明大赛、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性素材。
近年来,为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监管〔2023〕2号),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广州六中持续开展了“推进科技特色高中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活动”,加强高校与高中协同育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衔接,推进科学探索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科学场馆等建设,配齐配好实验仪器设备和资源,为科学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撑。
这次暑假,广州六中有13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5个项目进行探究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食用胡萝卜促黑色素生成的新发现
江 楚 罗盛邦 张子鋆
2024年暑假期间,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广州六中三名同学江楚、罗盛邦、张子鋆在此参与研学活动。在这里,他们开启了胡萝卜促进“白发返黑”的科研之旅。该项目旨在探索胡萝卜中维生素A及其代谢产物,特别是维生素A酸(ATRA),对黑色素生成的影响,为白发治疗提供新视角。
参加“生科院”学术论坛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佼佼者,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及“双一流”建设学科,科研实力雄厚,平台先进。同学们在导师引领下,一步步揭开胡萝卜提取物促进黑色素生成的神秘面纱。
在实验期间,同学们不仅学习了黑色素合成的复杂机制,还掌握了细胞培养、RNA及蛋白提取等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精密的实验设计,他们发现了维生素A酸在黑色素合成中的“双重作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对维生素A酸生物功能的理解,也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线索。
细胞培养实验
WB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确保每一步操作都严谨无误;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此外,他们还积极参与实验报告的撰写工作,将实验结果以清晰、准确、严谨的方式呈现出来,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RNA及蛋白质提取
此次研学之旅,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收获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他们也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无私帮助,是这些学术引路人的智慧与热情,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照亮了科研前行的道路。
心得体会
(一)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初步学习了黑色素合成的机制,并了解了影响黑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对哺乳动物体内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对维A酸这一物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们发现黑色素的合成不仅仅受直接控制黑色素合成基因影响,也与调节黑色素细胞胞内功能的基因相关;在使用维A酸对细胞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维A酸对于黑色素合成的调节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果,进而意识到维A酸可能影响黑色素合成相关多个基因的表达。
在将生活现实落实到具体科学实验、对具体现象进行科学分析的过程中:
(1)了解前沿生物实验仪器及生物技术:在进行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使用到了许多曾经从未见过的实验仪器,我们通过对种种实验仪器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中认识到我们使用该仪器的原因和操作该仪器的正确方法,如Western Blot实验中制胶一步配制上下两层浓度不同的胶的原因,将胶上的内容转印到膜上的意义。
(2)更加关注实验的细节:比如在qPCR实验中试液配制提前计算、对384板进行编号、将板带去相关实验室时用锡纸包裹以达到遮光效果,在WB实验中使用配胶的玻璃板将其倒置观看长短板是否对齐,转膜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膜面的触碰,对膜进行处理时多使用TBST清洗使背景更加干净等。
(3)我们学习到了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ImageJ, Graphpad等数据处理工具的操作方法有了初步了解。
(二)
这个暑假,我们有幸能够来到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一段精彩而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在一场场引人入胜的讲座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前沿的生物知识,更看见了生命科学的宏伟与浩瀚。实验室里精密的仪器,严谨的实验,忙碌而认真的身影,无一不展示了这个学科极致的吸引力。
我们从最初的实验小白,一步步成长为初具实验能力的实验新手,这让我们对生物学的兴趣也渐渐高涨。十分感谢何祖勇教授对我们毫无保留的教学,专业而不失生动的讲解,让我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习到了很多在原来学校学习不到的知识,何教授对我们的教诲我们将铭刻于心。在平日里不遗余力的帮助与支持让我们在实验学习上的进展是飞速的,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让我们能够以高中生的身份写出了超乎我们想象的文章。
感谢冯充闾老师选择了我们三人,让我们拥有了见识这个学科真正模样的机会。多日的相伴,让我们得以一窥冯老师昔日在实验室工作学习的风采。对实验仪器、实验技术侃侃而谈,对实验数据严谨分析,向我们自如讲解实验细节的冯老师,让我们看见了与平日幽默风趣讲课的他的另一面。
感谢杨长淇老师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对我们的热心帮助,从课题的选取,实验的进行与论文的撰写都离不开你的身影。在每个奋战的深夜,是你陪伴我们,让我们在实验遭遇挫折时能够快速调整状态,迎接挑战,在实验取得进展时一起感受欢乐。在冯老师与杨老师的协助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实验部分,即使偶尔遇见困难与挫折,我们也团结一心,共同讨论思索解决办法,克服一个个难题。在这期间也离不开何教授提出的不少建设性意见,犹如海上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旅途。
在我们的三人小组中,学习程度的差异因我们对生物同样的热爱被抹平,我们一起讨论实验、分析,与平日里对课本学习的讨论一般无二,在这次研究学习中,我们共同增长的除友情外,更多的是对生命科学进一步的了解与沉醉。感谢参与本次项目所有的老师们对我们竭尽全力的支持与帮助,我们将永远记住这次环绕科学、汗水与欢乐的课题。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