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2日,在宁波市象山县高塘学校的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油纸伞”课堂在炎炎夏日中悄然绽放,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与艺术的熏陶。
此次活动由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遇见小分队精心策划与组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旨在通过非遗文化的体验与学习,彰显民族的美学追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非遗油纸伞”课堂启幕,文化传承的初体验
遇见小分队成员葛老师以“传承非遗,绘梦油纸伞”为活动主题,通过讲解为学生们揭开了油纸伞悠久历史的神秘面纱,从油纸伞的起源、发展历程到其在不同地域的文化象征意义,每一个细节都引人入胜。
随后,通过诵读现代诗人戴望舒的经典之作《雨巷》,学生们在文字间仿佛漫步于那条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油纸伞成为了连接古今情感的桥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之美交相辉映。
匠心独运,油纸伞制作工艺的视觉盛宴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油纸伞的制作工艺与美学价值,活动特别安排了视频展示环节。屏幕上,高清的镜头捕捉下了油纸伞制作的每一个精细步骤:从精心挑选的竹材经过巧手编织成伞骨,到细腻的纸张被小心翼翼地糊上伞面,再到匠人师傅们用特制的桐油反复涂抹以增强防水性,最后到五彩斑斓的图案在伞面上绽放——这一切无不展示着油纸伞制作的精湛技艺与深厚文化底蕴。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仿佛自己也化身为匠人,沉浸在那份对美的追求与执着之中。
随后,活动的重头戏——动手实践环节开始了。葛老师巧妙地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鼓励他们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创作属于自己的油纸伞面。学生们或低头沉思,或热烈讨论,手中的画笔在伞面上跳跃,一幅幅充满创意与想象的图案逐渐呈现。从山水风景到人物色彩,从古典诗词到现代图案,每一幅作品都是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独特理解的表达,也是他们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展现。
创意绽放,非遗油纸伞作品的荣耀展示
在创作过程中,徐晨逸同学的表现尤为突出。他先是认真地画出了铅笔稿,然后小心翼翼地上色、描边。每一笔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汗水,也展现出了他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当他完成自己的作品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说:“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油纸伞不仅仅是一件日常用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象征。我为自己能够亲手制作这样一把充满艺术气息的油纸伞而感到自豪。”
图为象山高塘学校徐晨逸同学画铅笔稿。沈诗寒供图
图为象山高塘学校小朋友讨论题诗。沈诗寒供图
图为象山高塘学校小朋友进行展示。沈诗寒供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幅幅精美的伞面作品逐渐呈现在大家面前。它们或清新淡雅,或浓墨重彩;或古朴典雅,或时尚前卫。每一件作品都是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独特理解的表达,也是他们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展现。当这些作品被一一展示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马子嫣分享道:“这不仅仅是一堂绘画课,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在伞面上,我尝试用色彩和线条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每一笔都凝聚了我的情感与思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韵味与魅力。”
心灵共鸣,非遗传承的深远展望
活动结束后,葛老师深情地说:“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仅是在上一堂绘画课,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我们与千年的文化遗产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看着学生们从最初的懵懂好奇到后来的沉浸其中再到最后的成果展示我深感欣慰与自豪。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在他们心中种下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通讯员 沈欣)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