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之遇见小分队今日有幸与“鱼类故事”这一省级非遗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建东先生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共同揭开了“鱼类故事”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一场奇幻的海洋探险之旅。
访谈在轻松而庄重的氛围中展开。丁建东老师首先向小队成员们详细介绍了中国开渔节的由来。这一传统节日不仅是沿海渔民庆祝渔业丰收、祈求海上平安的重要时刻,更是渔民们勤劳勇敢、团结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妈祖信仰作为海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深植根于象山渔民的心中,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撑。
谈及“鱼类故事”的特色,丁老师的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自2003年被列入浙江省非遗文化以来,这些源于渔民真实生产生活体验的故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这些故事巧妙结合了鱼类的特点和习性,如石拓鱼眼睛为何长在一起等,既增添了趣味性,又富含教育意义。丁老师强调,这些故事寓教于乐,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
然而,当话题转向“鱼类故事”的传承困境时,丁老师的语气中不禁流露出几分无奈与忧虑。他指出,当前许多原始故事亟待深入研究和认证,但资金、人力等方面的限制使得这项工作进展缓慢。更为严峻的是,年轻传承人的缺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如此,丁老师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他提到,在象山地区,海洋文化的普及率仍然很高,这得益于当地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努力。校园内已开设非遗课程,由非遗馆的专业老师授课,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丁老师还特别强调了新媒体在“鱼类故事”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积极利用抖音、微信小程序等新媒体平台传播鱼类故事,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鱼类故事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更为年轻传承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广阔舞台。通过鱼类文化小程序等新媒体工具,学生们得以深入了解更多的鱼类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
此次访谈活动不仅让小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鱼类故事”这一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展现了在传承与发展中焕发新生机与活力的海洋文化。虽然当前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在丁建东老师等老一辈传承人的坚持和努力下,以及新媒体等新兴传播方式的助力下,“鱼类故事”这一海洋文化瑰宝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通讯员 葛婧怡 )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