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来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寻访红色基因水利遗产暑期社会实践队齐聚河南省林州市,奔赴安阳红旗渠,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红旗渠精神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青年学子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学习,进一步了解红旗渠的历史文化,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报效祖国的力量活水。
2024年7月9日下午,社会实践队首先走访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门前矗立着刻有“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十六个大字的石碑。随后,实践队进入纪念馆,展厅建筑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收藏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是对红旗渠建设过程的记录,亦是对红旗渠英雄的缅怀。学生们认真观看一面又一面墙壁所记载的文字资料,仔细观摩遗留着历史烙印的文物——林县人民凿山打洞的工具、日常生活所用的器皿碗具、充满历史记忆的字据和票据,直观了解红旗渠建设的艰难历程,感悟先辈们面对恶劣条件时的不屈不挠、迎难而上和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的精神。
接着,实践队走出馆外,来到“红旗渠就是纪念碑”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行以庄严的注目礼。高大的碑石是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致以人民英雄崇高的敬意,给予后来人无限的启思,激励后辈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最后,实践队又参观了红旗渠总干渠的分水闸,上方矗立着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红旗渠”三个大字。走上台阶,可以清楚看到三股渠水自闸口处分流,奔向不同的目的地,但都承担着同样的灌溉农田的重要任务。
2024年7月1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红色社会实践队来到分水苑北15公里处,豫、晋、冀三省交汇处的青年洞进行考察学习。实践队队员们沿着逼耸峭拔的太行山的小路拾级而上,内心激动澎湃早已战胜肉体疲劳,脚下生风,走过张家岭,穿过杨家崭……一路上,带队老师详细讲解每一处的历史故事,队员们身临其境,深刻认识到青年洞的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的原因,也由此体会到当地人民修凿时的艰辛与不易。英雄来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实践队继续向前走,到达了著名的“创业洞”。只见前方岩石嶙峋,层出不穷,横生枝节的林木环着刻在绝壁上的“创业洞”三字作雕饰,带队老师讲解道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乡土地区物资贫乏,加上地势险恶,大修工程更是难上加难。而林县人民硬是不畏艰难困苦,自力更生,并创造性地运用顺山凿洞法,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便成功修筑此隧洞,为纪念这些先辈,后遂命名为创业洞。实践队队员们听了之后都感概系之,钦佩之情已然溢于言表。
接着向前,又经过了国保碑,走过了鹊桥,路过了天河亭,实践队最终抵达青年洞。焕着奇异色彩的石壁上著着“青年洞”三字,旁边是江泽民同志的题词,下方是光鲜亮丽,经岁月打磨、雨水侵刷而无任何伤痕的党旗。带队老师解释道,“青年洞”这个名字源自当年从当地人民精挑细选出来的300名青年,他们心中有大爱,气力吞山河,誓要征服自然、造福民生,最终仅用了一年零五个月便完成此工程。为纪念这些青年英雄,该洞被命名为“青年洞”,洞名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青年洞不仅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林县人民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精神的真实写照。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能够带领后代团结一致、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旗帜。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红旗渠精神的认识,还表示将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