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脱发面积约等于10个首尔,90后为植发‘不差钱’,”韩国《中央日报》2月24日以此为题发布了一篇研究中国人“头顶大事”的文章。文章提到,中韩两国受脱发问题困扰的人数为:2.5亿vs1000万,这家韩媒由此得出结论:建议韩国企业积极进军中国市场。
与文章不同的是我国网友对此的反应,“偷国人还偷头发”“头发也给我偷走?”“韩国人:我们发明的”“建议别来谢谢”等诸如此类的留言数不胜数。
毛发市场达千亿,韩媒建议韩企进军中国市场
从行业发展上看,我国脱发人群超2.5亿人,激增的防脱需求使得我国防脱产业迅速崛起,并呈现井喷式发展。而庞大的人口红利,也使得“头顶经济”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规模,仅植发行业在2020年就已突破200亿元的市场规模,相比5年前增长近4倍。艾媒咨询数据指出,自2014年起,植发市场几乎以每年100%的速度在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可达38.5%。有业界人士称,未来整个毛发市场可达千亿市场规模。
在利益下,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纷纷入局,韩国想要进军中国市场也不难理解,只为分我国防脱市场的一杯羹。在韩媒报道中,韩国贸易协会成都代表处的金喜荣部长表示,“占脱发人口三分之一以上的90后非常重视外貌形象,只要产品有效果,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花钱消费”,“韩国产品可以通过良好的售后管理以及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进军中国市场。”
赴韩植发热潮不再,植发小机构和头部机构一样多
其实不难发现,在早几年赴韩植发成为一股热潮,但近些年这股浪潮慢慢地的平静下来。其原因在于我国植发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植发技术越发成熟,并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再加上在国内植发可以节省来回机票、食宿费用,并且不用面临语言不通,跨国维权难的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国内植发。
根据亿欧大健康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的植发机构大约分成四类,以新生、雍禾、碧莲盛等为代表的大型连锁机构占比约35%;综合类医美机构占比25%;信誉度最高的公立医院植发科仅占10%;而剩下的30%全部被那些门槛低,运营灵活的小机构把持,小机构占比和头部机构一样多,这很不利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是必然,整合毛发健康产业链成趋势
可以说,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既是植发企业的发展必然,也是植发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于中小型机构来说,树立品牌定位,打造品牌化,有利于专业发展,对于大型机构来说则更利于消费群体划分。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往往是质量和安全的保障,这也逐渐形成以新生、雍禾、碧莲盛、大麦的植发行业四巨头。
此外,植发市场风向发生转变,正如上述金喜荣部长强调的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中国植发市场也正呈现产业多元化的局面。大众防脱需求的差异化,使得植发企业不再停留在植发手术这单一环节上,布局毛发市场,整合毛发健康产业链成为当下的发展趋势。
植发治秃不治脱,植发+养护是需求所在
“植发治秃不治脱,脱发治疗仍需通过养护进行。”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医院毛发移植中心主任蒋文杰教授表示。鉴于植发只是改变毛囊位置并没有治疗脱发本身,所以无法保证原生发的脱落情况,所以术后仍需系统的养护来保障植发效果,并且术前也要通过养护来将头皮环境改善至正常水平,方才进行植发。
从整个植发环节来看,植发+养护是需求所在,这也使得植发企业多从养护开始拓展自身服务产业链。比如新生植发就在2011年提出“植养护一体化概念”后,就推出TDDP植养护体系,通过打造全方位毛发健康管理体系来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防脱需求,开启“植发+养发+护发”的全产链模式。雍禾则是在2017年收购史云逊健发中心,开始布局防脱市场。碧莲盛和大麦亦有围绕头皮和养护,增添养发、护发、药品业务等计划。
植发市场转向毛发市场,全产业链模式多方获利
而从植发市场向毛发市场的转变,也会给植发企业及行业带来发展机遇。从百亿植发市场瞄向千亿毛发市场,既可以通过拓展产业链增加业务,提高消费频次,来给植发企业增加创收,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在技术创研当中,为消费者带来更为优质的毛发体验。也能打破植发行业发展受限的问题,进一步推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