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晚,“秦筝归秦”——秦筝陕西流派领军人周延甲先生第三场纪念音乐会于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本次音乐会是“秦筝归秦”主题活动继杭州、北京之后的收官站,也是秦筝从“秦”出发,复归故里的原点。本场音乐会由指挥家王甫建、浙江音乐学院教授周展执棒西安音乐学院民族乐队,携手演奏家周望、吴玉霞、樊艺凤、何秀琴、沙里晶、常晓东、张晓红、张彤、焦力、尹群、薛莲、周展、周胜、雷华、翟源、苏畅、李瑜、曲明明、魏月明等;秦筝第三代传人周本立、周思含与周延甲的多位嫡传、再传弟子,及西安音乐学院“秦筝乐团”、“凤鸣·云裳”筝乐组合共同呈现。
音乐会由西安音乐学院“秦筝乐团”合奏的《百花引》拉开序幕,乐曲以陕西“郿鄠”音乐《滚南瓜》《采花》为基调创作改编而成,生动描绘一幅秦川春色、万紫千红、百花争艳、蜂歌蝶舞的美丽图画。
周本立演奏的《姜女泪》将“中和古朴”的美学观念贯穿始终,舞台上的他没有繁复肢体动作,运用自然的语言于音符之间生出“热耳酸心”的神韵。从技巧、演绎、内涵等层面观之,均体现出秦筝艺术家学传承的正统路线。
“抬头望云,低头思亲”,由周延甲之子周展创作、孙女周思含首演的筝与钢琴《望云赋》,是为本场纪念音乐会量身打造的作品。作品运用《秦桑曲》《百花引》的部分乐思展开,中段“双摇”技巧塑造出的声音效果仿佛松涛的呜咽,大段抒情旋律传递出暖意融融的能量,仿佛父辈的手掌于旋律发展中托起铿锵的希望和梦想。周思含的舞台风格英气十足,不见“00”后的稚气,一招一式稳健、自如,尽显“将门嫡女”的热血担当。“父亲最后的嘱托是希望我们将秦筝事业传承下去,这部作品由秦筝第三代来演绎,也是我们对父亲最好的告慰和纪念”周展说。
1958年,为实现让秦筝说“陕西话”的愿望,周延甲以陕北民歌《绣金匾》为素材,将原本短小的乐曲结构加以扩充改编成为同名筝曲,成为秦筝作品的时代先声。本场音乐会由周延甲嫡传弟子何秀琴、常晓东、沙里晶、张彤、焦力、周胜联袂呈现此曲,他们怀着感念师恩的心情共同奏出“丹山万里,雏凤清声”的动人声响。
魏月明演奏的《新翻罗江怨》由周延甲、黄枕宇作曲,乐曲保留了秦筝二变偏音和左手大指操按筝弦的独特技法,展示出秦筝婉转回肠的音乐特色。
《凄凉曲》又名《老五更》,是周延甲根据陕西“郿鄠”曲调创作而成,曲调委婉哀怨,悲苦深沉。樊艺凤教授的精彩演绎让在场观众感受到了“凄凄切切断肠声,指滑音柔万重情”。
曲明明领衔“凤鸣·云裳”筝乐组合演绎的《倾杯情》取材于西安鼓乐《倾杯乐》,乐曲运用大量八度快速弹奏和大指按弦彰显慷慨激越的秦地风韵,意在描绘"君子之约,倾杯痛饮"的场景。
由周展指挥、苏畅独奏的《白桐曲》为纪念人民公仆焦裕禄同志而作,乐曲生动再现了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战天斗地、振兴兰考的时代壮举。“饮其流者怀其源”,如今的“兰考泡桐”已经成为制作多种民族乐器的优质材料,苏畅以“筝”为载体,怀崇敬之情刻画焦裕禄同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赞叹其一心为民、造福千秋的伟大人格。
由王甫建指挥,周望、吴玉霞演绎的古筝、琵琶与乐队《宫苑思春》曲调哀怨惆怅,凄楚缠绵,两位演奏家坚守极简的音乐审美观念,将演奏技术化于无形。一呼一应之间气韵生动,展示出民族音乐强大的感染力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由王甫建指挥,周望、樊艺凤、尹群、张晓红、薛莲、周展、雷华、翟源、李瑜、曲明明共同演绎的《秦桑曲》是秦筝陕西流派代表作品之一。作品取意李白《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诗句,运用“碗碗腔”的曲调,高度凝练“秦人、秦风、秦声”的精神内核,是“秦筝归秦”学术思想划时代的崭新乐章。
本场音乐会是对周延甲一生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其人文思想和艺术品格的回望。以作品观之,当中有“继传统”的探索秦声、“求发展”的思变秦声、更有“立潮头”的时代秦声。以学缘观之,家族内部和面向外界的两条线同轨并行,如今的秦筝陕西流派已建立起老、中、青、少、幼的人才梯队,是多代际秦筝人共同努力建构的血脉链条。周延甲曾说:“筝是炎黄子孙的信物,华夏民族的标识。”秦筝永远在奋斗的路上,后来者将沿着前辈们奋斗过的足迹,笃定前往未竟之地,手持信物,勇毅前行。
(来源:音乐周报 文:苏畅 杨新月)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