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产业兴,百业兴。产业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只有产业兴旺了,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
一、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乡村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点,缺乏产业支撑是当前全链条升级的最突出问题,除了影响农民收入外,更造成村集体经济孱弱,影响基层治理效果。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传统农业产业,乡村产业链相对单一,农村地区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缺乏多样化的产业链拓展,这导致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缺乏多元化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发展。而且农产品种类少也是乡村产业链升级中的一个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作物和养殖业上,农产品种类较少,相对于城市市场对于多样化、特色化农产品的需求,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种类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且在乡村产业链升级中,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方面有所欠缺。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建设的重视,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产品无法通过加工和品牌建设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在人才方面存在短板。产业全链条升级需要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包括农业技术专家、市场营销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等。然而,当前农村地区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供给不足,这导致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指导。另外,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跨界合作能力的人才,但是传统的农村教育体系和培训机制往往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
从实际来讲,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也十分需要具备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人才。然而,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培训机会,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这使得在实施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过程中,很难找到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人才,从而影响升级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人才。在农村地区,人才流失和人才外流问题比较严重,很多有能力的人才选择去城市发展,农村地区缺乏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人才,这使得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中,缺乏能够真正为农民服务和推动农村发展的人才。
第三,产业链升级在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短板。乡村文化传承不足。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竞争力之一。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和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导致许多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或衰退。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中缺乏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产品和品牌,影响了产业的差异化竞争能力。乡村地区的文化创意和设计能力相对较弱。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需要注重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品牌策划等方面的工作,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再次,乡村地区的文化旅游开发不够充分。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需要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此外,乡村地区的文化创业环境不够完善。文化创业是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但相关政策支持、融资渠道和创业支持机构较少,乡村地区的文化创业环境相对不够完善。这使得许多有创意和想法的人才难以在乡村地区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影响了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乡村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方面也存在短板。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政府投入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地区。例如,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乡村地区的道路状况普遍较差,交通不便利,物流成本高,制约了乡村产业的发展。而且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不足,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服务质量不高。与此同时,文化设施和娱乐活动的匮乏也影响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乡村地区的社会服务机构相对不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服务机构缺乏,无法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因而乡村产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较大困难。专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咨询机构的缺乏,也限制了农民对先进农业技术的获取和应用。此外,乡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面较窄。金融服务不便利,农民和乡村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困难,缺乏金融支持限制了乡村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同时,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不足,影响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第五,乡村产业链升级在生态方面存在一定短板。乡村产业链升级过程中,生态保护意识不足。由于一些地方对经济发展的追求较高,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关注不够,在产业链升级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发展农业产业时,可能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污染;或者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破坏了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这些行为会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在乡村产业链升级中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一些地区在推动产业升级时,可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破坏。比如,在木材加工产业中,可能过度砍伐森林资源,导致森林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这种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不仅会影响生态平衡,还会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乡村产业链升级中缺乏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机制以及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手段。某些地区缺乏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机制,对生态环境的监管不到位,这使得一些企业或个人在产业链升级中可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第六,乡村产业链升级在组织方面存在短板。首先,乡村产业链升级中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导致乡村产业链升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同。不同部门、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合作不畅,影响了产业链的顺利运行和效益提升。乡村产业链升级中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乡村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使得企业、农户之间合作意愿不强或者合作方式不够灵活,因而乡村产业链升级中的合作难度增加,影响了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和发展潜力的发挥。乡村产业链升级中缺乏长期稳定的组织支持和政策保障。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组织支持和政策保障,导致产业链升级过程中的组织发展受到限制。缺乏持续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使得乡村产业链升级难以持续发展和壮大。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大家都对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有了大致的了解,现代农业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必须抓住当前需求侧消费结构升级、供给侧改革加速的有利时机,立足国情、分类施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而解决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共同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基础设施等全方位支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 破解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全力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在产业链长度方面,尽可能地延伸产业链的长度,提高农产品加工中精深加工所占的比重,实现价值增值和附加值的增加;在产业链的宽度方面,尽可能地增加产业链的宽度,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使得各个产业环节和产品功能得到有效扩充;在产业链的厚度方面,尽可能地扩大产业链的厚度,增加农业产业的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全力保障农业产业链条完整。农业是一个涉及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包括从原料到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保障农业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对于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和我国农业的转型至关重要,我们要在现有产业链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的长度,同时有效促进各链条间的衔接,保障农业产业链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保障产业链完整就必须缩短上下游之间距离,中间环节增加有效衔接,有效促进上下游环节资源配置,使产业链条供给和消费平稳发展,减少资源浪费。
(三)全力提高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全力提高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扩大规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针对我国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较低的现状,要在促进家庭经营利用现代化生产手段和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两方面同步发展,尤其是大力促进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的中坚性力量。因此要在提高生产方面、农民方面以及农民合 作方面有效提高组织化程度,逐步增强我国农业产业链整体组织化程度。
(四)全力健全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农业产业链市场主体包括原材料的供应者——农民,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大 众等各方面,在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的同时要在充分协调、利益共享的原则下调整我国农业产业链各市场主体的关系,均衡各市场主体的力量,分配各方利益,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市场主体要带动力量薄弱的市场主体,从而协调整个农业产业链条协调平稳发展。建立各环节有效衔接和相互配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
(五)全力协调农业产业链市场主体关系。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和涉农企业,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要相互配合,做到有效衔接,以促进农业产业链整体作用的发挥,争取建立产学研、产供销一体化,完整化的农业产业链条,有效破除我国目前各市场主体各自为战的现状。产业链主要包括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通过相关措施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协调顺畅,以此来降低交易费用,获得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引导和发展应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此外通过定单农业的推行来使加工企业和分散的农户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和共同利益体。
1.加快建设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化。根据相关理论,产业链中的各成员通过信息的参与和共享的能够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取得在行业竞争中的整体优势,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益。通过产业链的信息共享和提高产业链的信息化程度实现农产品的价值的再次增值,因此,与农业相关的各个产业链组织都应该建立农产品信息链管理系统,如运输业通过建立农产品信息链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根据网上的交易数据来提前安排和组织运输,实现运输业和农业的互利共赢。现阶段,各行业应利用各种现有信息网络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2.加大力度发展农业产业链物流。 物流顾名思义就是货物的流通,指的是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装卸、再加工、流动、销售等一系列活动,农产品的价值增值也是在这一物流链中实现的。农产品物流特点是量大、点多、面广、作业独立。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节约物流成本包括减少存货量、加速流转,是提高其利润率的一种途径。
(六)全力消除农业产业链次品市场影响。要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和沟通平台,促进买卖双方的信息公开化,增加信息透明程度,最大程度地减小两个次品市场的影响。在农产品生产中,要加强对农资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建设,推进“互联网+”发展,使农户准确把握市场信息,消费者无论在哪里都 可以购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逐步解除农业产业链的困境。在消费者方面,要加强各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推广,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另一方面要建立买方和卖方直接沟通的机制和平台,促进双方直接高效地沟通,最大限度地消除“两个次品市场”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
(七)增强粮食全链条协同保障能力。要加快粮食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协同作战和持续创新,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开发节粮减损这块“有形良田”赋能,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重要农产品保障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粮食应急能力以及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锻长板、补短板,从粮食产出端安全向全链条系统安全转变,增强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使得我国能够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类风险挑战。
粮食流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涉及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面对国内粮食供需长期紧平衡、区域供给不平衡、粮油加工业不强以及个别品种对外依赖程度高等问题,不断强化粮食流通能力,确保“供好粮”。
——在收购端,通过统筹市场化收购和最低收购价,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确保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避免“谷贱伤农”悲剧重演。在储存端,通过绿色储粮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精细化管理,管好“大国粮仓”,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在加工端,充分发挥粮食加工企业引擎作用,引领行业“产好粮”。在进口环节,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拓展多元化粮食来源市场,降低粮食进口安全风险。
——消费是粮食产业链的终端环节。吃优质粮,吃品牌粮,已经成为当前粮油消费大趋势,但优质粮油供给不足,无法满足消费升级需要。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确保消费者“吃好粮”。粮油消费正加快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
(八)选择多种组织模式发展提升乡村产业链。鉴于各地乡村振兴产业链形成基础、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等具体情况,建立多种形式的组织乡村产业链升级。例如以强镇强村公司为主体,以一种或几种农产品为核心,联合生产企业、农户,实现分担风险、共享收益的产业链组织形式;以订单为核心,依托专业市场,发展地域特色品牌产品,建立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组织形式等。因此,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来说,研究提升乡村产业链对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