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10月4日,以“绿动未来 智领世界”为主题的2023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展会共吸引了德、美、法以及国内自主品牌等98个整车品牌、1000余辆车参展,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款型最丰富、规模最大的一次车展。同时,多个国内一线汽车品牌携新车、新产品、新技术首发首秀,展示“新能源”“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最新成果。

作为安徽汽车工业的开创者、参与者、推动者,江汽集团在全新品牌战略引领下,携瑞风RF8、钇为3、江淮QXPHEV、全新悍途等多款智能新能源产品亮相此次车展,为用户描绘出了未来汽车生活新场景。


以“新”破局  多品类产品悉数亮相

本届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江汽集团共计15台车参展,涵盖商务车、乘用车、皮卡、客车等领域,展现了江汽集团在多品类新能源产品上的布局。

江汽集团

全新智能电混MPV—瑞风RF8

其中,MUSE共创智电架构下首款量产车型瑞风RF8搭载国内首款应用在MPV车型上的3DHT智慧电混系统,综合续航超1200km,是目前综合续航能力最强的电混MPV。与此同时,瑞风RF8还是全球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智能MPV,适配新一代鸿蒙4.0系统,搭载15.6寸超大华为智慧屏,操控交互体验丝滑。

江汽集团

DI平台下首款车型钇为3

全球第二代纯电平台——DI平台下首款车型钇为3,搭载了全球首款九合一电驱动系统与0热扩散蜂窝电池,组成了超强动力组合,是当下十万元以下唯一续航超过500km的纯电车型。

江汽集团

江淮乘用车首款插电混动车型——江淮QX PHEV

江淮乘用车系列首款插电混动车型——江淮QX PHEV以接近纯电车型的驾控体验、标配21.76kwh大容量电池、120公里纯电续航、1300公里超长综合续航与百公里低至1.33L的超低油耗等诸多产品亮点,超越当下主流插电混动用户的价值期待。

江汽集团

江汽集团中高端新能源皮卡——T8 EV

同时,江汽集团中高端新能源皮卡——T8 EV也同步亮相。2024年,江淮皮卡计划在全球投放混动及EV等多款新能源皮卡产品,引领全球皮卡行业发展趋势。

江汽集团

安凯E9氢燃料客车

此外,本届展会,安凯E9氢燃料客车惊艳亮相,加氢5-10分钟即可行驶400公里以上,可有效满足城市公交高强度运输要求。

随着多款产品的持续热销与新车的不断导入,2023年1-8月,江汽集团累计销售38.32万辆,同比增长18.27%;实现营业总收入约 302 亿元,同比增长 24.2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 1.7 亿元。

 

向“新”而行 助力安徽“首位产业”打造

作为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早在2002年,拉开安徽汽车工业大幕的江汽集团就开始投身“新”战场,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江汽集团拼出一张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

忆往昔,2002年,江汽集团与合肥工业大学及一些核心零部件企业开展研发合作,攻关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2007年,江汽集团开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技术路线探索;2010年,江汽集团首批585辆纯电动轿车在合肥示范运行,开启了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先河。

江汽集团

2011年,江淮汽车第一批新能源车585辆投放市场,成为国内最早进入私人领域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2010-2015年间,江汽集团坚定并推动国家纯电驱动技术路线,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成为私人领域应用示范推广的领导者;2016-2022年,历经了九代技术、四代产品的产业积淀,江汽集团先后与蔚来汽车、大众汽车开展战略合作,积累了自成一体的纯电平台并突破了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步入全面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新阶段。

看今朝,面对安徽省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以及汽车产业“新四化”变革趋势,江汽集团商乘并举,全面发力智能新能源,点燃发展“新”引擎。

轻型车业务推进燃油、混动、纯电、氢能四条技术路线有序发展,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混动轻卡车型。重型车业务积极推出纯电重卡以及氢燃料重卡,并与DEEPWAY等企业在智能纯电方面开展合作。皮卡业务加快新能源产品、全新一代平台的预研工作。

江汽集团

江淮汽车旗下江淮1卡星链1号技术总台

新能源乘用车历经九代技术、四代产品,积累了领先的三电核心技术,并推出了智能纯电的“DI平台”,首款产品钇为3已上市销售。江淮QX PHEV作为江淮乘用车首款插电混动车型,掀开了江淮汽车混动产品序列的新篇章。在MPV领域,江汽集团构建了全新的MUSE架构,具备可混可电的双模动力,能够满足多元化场景需求,首款车RF8将于四季度正式推出。

江汽集团

全球第二代纯电平台—DI平台

未来5年,江汽集团将继续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每年营业收入5%以上的研发投入,规划推出超30款产品。

接下来,江汽集团表示,将始终坚持智能化发展不动摇,全面践行用户思维,聚焦核心业务做强做优做大,推动产品品类扩张、技术和资源持续深耕,努力迈向行业细分头部位置;以合作赋能自主发展,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以合作发展战略业务,利用已有优势资源,积蓄后劲,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