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再回看,2023年也许是数字设计赛道中的开放式元年。
随着建筑行业向信息化迈进,设计院多专业协作和设计参与项目全过程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越来越多企业发现,正向设计的过程中,荆棘与机遇并存,一把手主动拥抱变化的现象愈发凸显,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逐浪扬帆,也是各大设计院目前的改革手段,本次为大家带来一些设计院数字化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一、安徽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1、企业介绍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创建于1958年,2007年由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企业,2017年随安徽建工集团整体上市。其BIM应用研发中心隶属于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20年,团队聚焦如何突破设计质量、提高施工效益、提升EPC项目的设计施工协同一体化的能力。团队核心关注点在于如何突破设计质量,以及EPC项目该如何提升一体化相关的能力。
2、正向设计跨专业应用实践
(1)建筑专业反馈:
BIM三维设计对于提高设计质量非常有帮助,剖面和立面图都是根据模型自动生成,避免人为原因导致的图面不匹配。同时协同参照的工作模式,随时可以看到其他专业的设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结构专业反馈:
工具端的校审帮助结构设计师发现很多不易被发现的违反规范及配筋不足等问题,帮助设计师提高出图质量。
(3)机电专业反馈:
喷淋是给排水设计中工作量非常大的一项设计工作,喷淋复核计算帮助设计师自动进行管径计算,并使用计算数据驱动模型修改,使整个喷淋系统设计更加合理,每个项目都可以节约3-5天的时间。
3、一体化方案实现EPC项目有效的成本控制
对于造价阶段的反馈:
通过设计模型直接转换为算量模型,避免大部分扒图建模的工作,使得造价师的工作周期大大缩短,业务效率得到提高。同时算量准确性也得到保证。
二、湖南东方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东方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接东方红建设集团的项目设计任务,以EPC项目为主,BIM的主力是用三维工具处理设计项目上出现的问题。团队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利用全专业协同完成设计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控量业务需求、装配式业务对接、BIM报审。
2、全专业协同设计助力质量及效率提升
(1)该团队关于协同层面的感受:
各专业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协同参照都很方便,避免了版本和不及时的问题,以及节约了时间成本,其他专业可以实时更新,信息传递及时。同时本项目设计资源复用于其他项目,两个子项的项目类型基本一致,资源库可以快速复用,实现一体化和标准化,并体现设计成果价值。
(2)建筑专业反馈:
出图层面软件一键标注功能方便好用,快捷,可自动生成各种类型图,一键生成平面外标注,门窗表及门窗大样图纸可以快速生成。构件编辑工具的门窗助手制作构件傻瓜快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制构件库,这些构件库能帮我们节约起码3个晚上加班画图的时间。
(3)结构专业反馈:
建模能力和出图能力都比较强,构件连接剪切一键处理效果理想,模板图一次成图效果达到出图要求。软件自动配筋结果基本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如果结构设计模型用于算量,算的也比较准。
(4)机电专业反馈:
构件图例和三维模型能够分开处理,方便快速定义机电构件的设计图例。 管线与管线之间、管线与设备之间的一键连接功能能准确的识别不同的连接环境,自动连接,提升效率。
三、山东华科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华科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一所大型民营设计院,于2015年成立BIM中心,团队内成员正向设计经丰富。主要的业务关注点是全专业的正向设计、一体化设计、数据全流程传递、搭建企业BIM标准体系。
2、关于如何提升设计师的建模效率?
(1)结构模型创建效率提高:批量对齐、同步建筑构件、拉伸等命令能够快速调整结构模型的准确度。
(2)模块功能提高建筑建模效率:衍生模块对变异模块进行局部调整,增加了BIM应用的便利性。
(3)设计资源获取效率高:软件中的风机、多联机、空气处理机组等设备参数齐全,可快速指导设备选型,并及时添加到模型中,挂接后续设计计算。
(4)专业协同设计:提升专业之间协同的效率来冲抵单专业BIM设计效率低的问题,结构同步建筑柱,楼梯、板洞等,机电同步建筑卫浴。
3、关于如何提升设计师的出图效率?
(1)结构模板图成图效率高:
场景:计算模型导入到BIM软件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去处理构件之间的连接剪切关系,以使图面满足出图要求。数维解决方案提供一键处理功能,批量处理全楼的构件连接剪切关系,解决了设计师大量调整构件连接剪切关系的工作,模板图一次成图效果即满足出图要求。
(2)建筑平面批量标注提高出图效率:
场景:出图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尺寸标注工作,在以往平台,设计师只能手动逐个进行标注。通过数维提供自动尺寸标注功能,外三道尺寸线、门窗尺寸、门窗编号功能,解决了设计师大量的平面标注工作。
(3)关于如何实现设计管综模型一体化?
传统工作模式下,本地总文件调整完成后不能赋回模型重新进行计算校核,验证系统设计还是否满足规范性。
数维采用同时载入跨模型编辑模式,然后管综完成后提交更新到各专业模型,再由各专业设计师进行计算,校核验证最新模型各系统规范性,规避设计模型和管综模型两张皮的情况。
四、西部建筑抗震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部建筑抗震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员工规模在200人左右的国企设计院,是一家以工程抗震研究为特色的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双甲级和城乡规划乙级资质的科技型企业,成立于1993年。BIM中心团队的核心关注点是通过正向设计、协同设计提升工作出图效率,同时延伸设计模型价值。
2、在正向设计的前提下,提质增效
门窗助手提升构件创建和修改效率,自定义满足项目需求的门窗族,增加了BIM应用的便利性,模型也相对较小,打开传递使用都较方便。
模型创建效率高,可以快速导入结构计算模型,不用设计师重复建模了。批量对齐、同步建筑构件、拉伸等命令能够快速调整结构模型的准确度,效率高于国外软件。
给排水、暖通、电气的连接类功能非常好用,省时高效。专业间协同及协同管理较好。构件相对较全,界面简洁,自动标注功能也方便,出图效果优于其他设计软件。
(4)负责人反馈:
传统二维设计流程与BIM正向设计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统一的全专业BIM正向设计管理平台,专业间的协同设计不顺畅。利用国产BIM平台能够将各专业同步在同一平台中,各专业形成统一的数据中心,使用模型进行提资,全专业校对等 , 打破信息壁垒,解决多专业协同难点。
五、徐辉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徐辉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规模在600人左右的民营设计院,目前院内的 BIM 中心正在积极探索正向设计效率提升方法,同时也呼吁更多二维设计师学习 BIM 软件。该团队核心关注点在于全专业协同设计的效率提升、数据在全过程设计中的传递、BIM算量关键节点的打通。
2、关于如何提升设计师三维建模效率
(1)结构模型创建效率提高:
场景:计算模型精度不高,许多构件偏心等未调整,且计算模型未表达楼梯等构件。
团队使用反馈:批量对齐、同步建筑构件、拉伸等命令能够快速调整结构模型的准确度,效率相比传统软件有提升。
(2)模块功能提高建筑建模效率:
场景:建筑平面存在较多标准空间,如核心筒、标准户型。传统设计工具中,当空间存在少许差异时,建筑设计师需要重复建模。
团队使用反馈:衍生模块对变异模块进行局部调整,增加了BIM应用的便利性。
(3)设计师反馈:
数维设计已经能满足建筑设计从方案到施工图出图的基本需求,软件里的模块、衍生模块、注释模块是非常具有创新性且实用的功能,一键标注、自动生成门窗详图和门窗表等功能能实际帮助到设计师提高工作效率,在协同上能帮助我们有效预防很多专业冲突,是我认为最大的亮点。
六、上海申城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申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设计院,主营业务包括前期策划、建筑、景观、室内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BIM技术、全过程造价咨询等方向,公司内一半以上员工具有BIM设计经验,少数人具有正向设计经验。该团队的核心全专业协同设计、完整的正向设计流程体验、设计一体化、项目管理机制与协同平台的配合。
2、关于如何提升设计师三维出图效率?
模块的复用、标准层的复用,在相似类型的项目中使用较为方便,项目内通过项目资源中的模块进行复用,衍生模块对变异户型/模块进行局部调整,增加了BIM应用的便利性
导入计算模型和反导入计算软件功能大大的节约了BIM创建结构模型的时间,增量更新功能可以很好实现BIM模型和计算模型的联动,模型算量功能极大程度上避免了超概。
配筋参数设置满足结构设计师自己倾向的配筋风格,结构校审也是非常不错,高规、抗规、混规,强条、不应、不宜都可以校审出来。
数维机电软件中的风机、多联机、空气处理机组等设备参数齐全,可快速指导设备选型,并及时添加到模型中。管道的绘制,连接很方便,连接时能够自适应调整微小的误差,标注功能和标注设置功能很好用,标注样式多种多样自定义程度高
(4)设计算量一体化反馈:
将算量模型给到算量咨询单位后,咨询单位反馈,算量建模这一部分可以节省50%的时间。
展望未来,正向设计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随着模型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正向设计环境将日益改善,设计效率将大幅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正向设计将进入2.0、3.0的新阶段,实现从“能够设计”到“设计得更好”的质的飞跃。届时,建筑设计不仅能够高效完成,还能充分考虑美学、环境、节能、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真正实现人性化和智能化,让我们共享科技和设计创新的成果,让设计创意无限传承!
广联达数维房建设计是基于国产三维设计平台打造,全专业BIM正向设计解决方案型产品,涵盖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多专业。通过“云+端”的形式,结合平台级支撑的构件级数据协同,实现全专业协同。
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设计成果可以高效传递到广联达造价平台,实现设计成本一体化。解决方案包含广联达数维建筑设计、广联达数维结构设计和广联达数维机电设计3 个工具端产品以及广联达数维协同设计平台、广联达设计资源平台2 个支撑平台,以设计数据标准为核心,结合三维和二维工具优势,实现高效的构件级云端全专业协同设计,减少设计错误,提升设计质量,保障设计效率。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