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文化,弘扬井冈山精神,2023年7月9日,中国计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薪火相传小队来到中国的革命摇篮井冈山进行研学走访。小队的第一站来到了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通过循着红色足迹、回顾红色历史,来缅怀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读懂老一辈革命者的初心使命。
图为团队合影 团队供图
团队成员了解到,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在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境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烈火。井冈山既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圣地,同时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尤以雄险的山势、奇特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花蜚声中外。
巍巍井冈,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胜利道路,诞生了一支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红军。
井冈山由五个“井”状村落组成,分别是大井、中井、小井、上井和下井。由于每个村庄的四周均是高山环绕,高低蜿蜒,从高空俯视有如一口井,故以井命名。大井是五井之中最大的村落,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的旧居。真正的旧居已在国军的围剿中被烧毁,只留下两处残墙,两处残墙便在复建中镶了进去。复建的旧居中有一个长方形天井,两边很小的房子住着红军战士,周边各有一小块农田菜地用于自产粮食。这里生活方便,即使国军围剿,便可进山借助天险抵抗,这也是井冈山能成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原因。
图为大井 通讯员彭航 供图
毛泽东同志住的房子前面有一块石头,上面交错着几道刀痕,带领着旅游团的导游介绍道,这就是当年反动派“草要过火、石要过刀、人要换种”时候留下的痕迹,冬天里大雪封山,红军转移,大雪覆盖下的石头、树丛,国民党反动派都要用大刀、刺刀劈砍几下,以确认“斩草除根”。“今天的井冈山山清水秀,可想当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鲜血啊!”站在小队旁边的一名旅游团成员摇了摇头,感叹道。
黄洋界是井冈山一处十分有名的景点,既有人文,也有风景。借助天险,工农革命军曾在这里以石块、木桩为武器进行过激烈的保卫战。展厅内陈列着一副由鲁迅美院四位教授历时两月创作出来的亚洲单幅最大油画《黄洋界保卫战》展现出了当时战斗的激烈。爬上陡峭的山路,这里有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壕沟、黄洋界炮台、毛泽东同志提笔写下的《西江月 井冈山》碑刻,还有朱德同志题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站在黄洋界高处,放眼望去,井冈山的风景尽收眼底,天空碧蓝,云卷云舒,山势连绵,地形险要。
图为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通讯员 梁炜 供图
看着那连绵起伏、矗立在云雾中的群峰,团队成员邱璇发出感叹,“很难想象,当年一群衣衫褴褛、穿着草鞋的人,是如何在乱石、山涧、密林中纵横驰骋的,他们不但能打,还能打赢。”
今天的井冈山,公路、隧道、桥梁、交通,在罗霄山脉的崇山峻岭、断崖天堑纵横伸展,山里面都是输电塔、基站,水、电、网无所不通,到处都是现代化、工业文明的成果。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有1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2处,处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红军后人成立工作室,小学生在革命遗址当起讲解员。挖掘红色资源,发扬红色文化,集培训、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培训十分红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挑粮的小道,八角楼的灯光,黄洋界的炮声......这些铭刻在历史上的印记,昭示后人,永不磨灭。传承红色基因,书写英雄篇章,一代代共产党人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青山远望,翠竹听潮。行走在井冈山,静谧的村庄飘出袅袅炊烟,当年红军烈士为之牺牲奋斗的愿景,在这里一步步成为现实。团队成员们表示不虚此行,他们会带着井冈山精神指引的方向,秉持着团队“逆风执炬,微茫不朽”的口号,去探索实现科技助旅的途径。(通讯员 梁炜)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