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法评 王航倩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自信与自觉,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出发,立足于高质量发展,从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发展格局、全国统一大市场、创新治理、共同富裕等维度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与发展路径,帮助读者读懂中国发展方向,为未来行动和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如何在错综复杂、充满冲突、高风险高压力的环境中做出好决策,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品质。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是时代,“事”是当下社会现象、现实问题、现实之重要课题。
我们所处的“时”,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关于“新时代”定义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了精辟概括。一是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的中国要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的问题。二是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我们要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进行什么样的战略安排的问题。三是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要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想、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的的问题。四是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劲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宏伟目标的问题。五是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句话是讲新时代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要对人类社会作出什么样的贡献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具有重大意义,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所说的“事”,是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的乡村振兴伟大业。习近平总书记作党的十九大服作中跳配实施乡绿买路指出“农业华付华属同题是关系屏针民能的得本能阿愿,必须线把解秋(‘已农'问卿作为全此工作重作之重。要竖猫套亚在宽先发属,批照产业E,生海房,乡风文明。输理有效。生活富桥的总要求,建?健全城乡除合发展体制帆斜麻项第陈系,如安难进农业农材现代化”。“保准化付一二三产业雅金发展,支持和喷颜农民就业创业,拓瑰增收果道。加强利据层基工作,健全年治法怕、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厘体系。培养造就一支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之后更吸引人、更全面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部曙。党的十九大强告为中国广大农村发展和亿万农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益验了新的置图。“产业兴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运富运20个字是对乡付振兴提出的历史任务和总体要求,是新例期开漫“三农”工作的顶层设计。
天尚集团就是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对乡村振兴和乡村盖盖相融发展课题进行新的思考的成果。过去我们从事了多年的乡村是游研究,做过不少乡村旅游规列设计项目,或得过许许多多务实的研究成果,对乡村和乡村旅游有着比较深人真切的了解,色有着化不开乡村情结。
现如今,全国各地乡村振兴如火如荟地晨开。乡村迎来了百年不遇的大变革、大机遇,这样的形势激发天尚乡生发了更大热情和行动力量。于是,我们开始着手要写一篇旨在论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的突施战略战术,从旅游专家学者的视角,从乡村振兴引复村旅游和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途径,提出一些思路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新乡建”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提出了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一、乡村旅游的产业振兴一“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
当今乡村衰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乡村发展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关键就在于产业兴旺,产业兴旺也是提高农民收人的根本途径。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明确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是促进乡村旅游产业(产业兴旺)振兴的基本途径。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于2018年12月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整合资源,部门联动,统筹推进,加快乡村旅游与农业、教育、科技、体育、健康、养老、文化创意、文物保护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
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是促进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必然要求。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明确提出:“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结合乡村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深人挖掘乡村地方特色产业潜力的基础上形成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品牌,将乡村文化融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去,打造可游、可娱、可品、可住、可行、可文化体验与文化传承并行的综合性乡村文化旅游主题产品,是实现乡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创意旅游农业“是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资源为基础,通过创意理,念、文化、技术的提升,创造出具有旅游吸引力带来农业和旅游业双重收益的农业新业态,即有效地将科技、文化、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创意元素,融入农村的各个方面,投入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使农业与旅游市场消费需求衔接,创造出满足旅游和农业双重市场需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创意旅游农业是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等相结合的产物,是创意农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目前,创意旅游农业已经成为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现代农业庄园是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的重要载体。它是“以现代化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为支撑,依托特色自然、人文资源,拓展精深加工、农耕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多种功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旅游消费形态”。
国家旅游局、农业部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的通知)(2016年11月17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是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和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是创新经营模式,示范带动我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丰富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载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旅游、农垦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根据《通知》,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100个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基本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庄园经济带。
二、乡村旅游的环境振兴一“田园梦”与“乡村景观美学”
生态宜居,让乡村生活更美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旅游的环境(生态宜居)振兴,就是要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导向、生态导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提出“坚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环境天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是“生态宜居”和实现“田园梦”与“乡村景观美学”的绝佳场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乡村生活、寄情乡村文化、纵情乡村山水的传统。
晋末著名诗人陶渊明(约365一427年)创作了大量反映其乡村生活的田园诗,他的《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诗作,描绘了淳朴的农村生活情趣和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表现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成为今天的人们对美好乡村生活和淳厚乡村文化向往的根源,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成为理想人居环境的写照。
传统乡村聚落最能够承载“田园梦”与“乡村景观美学”。传统乡村聚落(古村落、古镇、民族村寨)在中国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它们大多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古朴独特的建筑外观和独具特色的乡风民俗,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越,适合人居。在传统乡村聚落的选址和建设上,都非常看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把“天人合一”作为追求的境界。在过去的千百年里,一批在乡村居住、生活的社会精英,充分利用传统乡村聚落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特点,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的乡村生活环境。无论是北京的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还是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蒙古的蒙古包、傣家竹楼、土家族吊脚楼,都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游客的眼球,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
例如,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第一标本”的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朱家峪村,为梯形居落、上下盘道、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完整地保存了原有的建筑形制和传统风貌,内有祠庙、楼阁、石桥、故道、古泉等大小景点80余处。始建于明、重修于清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的临沣古寨,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的美誉,古寨内的明清民居错落有致,寨外河水环抱芦花飘扬。红色寨墙、绿色护寨河、青青芦苇、雪白芦花和各色水鸟,宛如一幅美到极致的天然图画。
位于浙江兰溪、建德、龙游三市(县)交界的诸葛八卦村,周围由八座小山环抱,八座小山似连非连犹如八卦的8个方位,有环卫山村的外八卦之称:村里面的房屋建筑以钟池为中心,构筑了8条街巷向四面八方放射,而且分别指向村外的各个山冈;这些环池面修建的几十座古老厅堂和村民住宅,自然而然地归入八卦的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八个部位。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一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天下闻名,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有440多幢,这些建筑布局工整、结构巧妙、营造精美,是当今世界的传统建筑精品,并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村落。这些乡村聚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哪些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付的面貌,是当今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实现乡村旅游的环境(生态宜居)振兴,要加强对乡村环境的优化和美化,通过田园农业变农业公园、传统民居变乡村民宿、农业劳作变乡村体验,不断推动乡村旅游的环境(生态宜居)振兴,大力推动乡村景区化、景观化建设。成都市浦江县的明月村,就是依托茶山、竹海、松林等良好的生态本底和4口古窑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七改”(改水、改厕、改厨、改院、改线、改圈、改习惯)“七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保洁员专职化)。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吸引陶艺、篆刻、草木染等文创项目及艺术家,文化创客,形成以陶艺手工艺为主的文创项目聚落和文化创客集群,走出一条“生态+文创+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文创及乡村旅游总收入超90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27元。
农业公园是以经营公园的思路,将农业生产、乡村生活、生态家园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也是实现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理想模式。创建国家农业公园,实现乡村旅游的环境(生态宜居)】振兴,践行“田园梦”与“乡村景观美学”的重要方式。河南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山东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海南琼海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等是目前我国比较成熟的已经对外开放的国家农业公园。
(二)“文化创意十”旅游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浙江始终坚持走好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高质量文化资源下沉,累计送戏下乡21677场,送书下乡2904020册,送讲座展览下乡16193场,文化走亲1592次;送教下乡115场,培训9200多人次。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水平均等共享,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面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积极打造乡村博物馆等文化场馆,描绘浙江乡村文化基因图谱,不断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与灵魂,吸引乡村旅游游客的关键因素是乡村文化。乡村文化能够适应游客回归田园生活、体验今非昔比的情感、寻亲访友缓解乡愁等的情感需要,满足游客的乡村旅游欲求,是游客产生乡村旅游动机的重要驱动力量。乡村文化中的“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建筑文化、伙食文化、手工艺文化、家庭交化、艺术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而构成乡村旅游独具特色的核心吸引物,成为开发重点。
天尚集团顶层决策者认为:乡村文化对游客的旅游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并可满足人们的乡村旅谢需求,是产生乡村旅游的动因。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乡村文化。可以说,乡村文化迎合了当代游客的心灵需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文化意境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人追求田园风情的时尚之举,更成为现代城市人青睐有加的乡村旅游活动和产品形态。
追求“新、奇、特”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主要原因。中国的乡村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城特征。中国人常讲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等,客观上是中国地域历史与文化丰富多彩的反映,体现了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乡村文化中的各种传统民俗、节庆、手工艺、民间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如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创新技法同时又吸纳各画派的长处,形成了“刻工精致,绘制细腻,彩色绚丽,生动形象,乡士气息浓郁”的独特风格,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品和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为杨柳青古镇增添了无限的文化魅力。
又如,江西省的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其徽刷、傩舞、三雕、缴砚制作技艺等被誉为婺源文化的“四宝”,是婺源当地响当当的文化旅游名片。丽江作为中国唯一的一个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创造并延续下来的东巴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枝璀璨的奇葩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有“活着的象形文字”的美誉,其东巴的经书、舞谱、绘画、祭祀仪式等都充分展现了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独特性与神奇性。这也是丽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纳西东巴象形文字)、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最重要原因。
乡村文化需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农业部关于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2012)指出:“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丰富休闲农业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来开发利用,能够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可以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社会事业中心农函〔2013)9号),明确提出:“在文化挖掘行动方面,重点对农耕文化、农俗文化、产业文化等进行挖掘、保护、开发,创建一批休闲农业文化保护展示基地,设立休闲农业文化精品奖。在挖掘、保护、开发的基础上,创建一批全国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园,其中每年创建一个由分会与
地方共建共享的文化园,既让我们的展示展览落地,又可增加休闲农庄的内涵和吸引物;创建一批全国农耕文化挖掘和保护基地,加大乡土民俗文化收集整理和挖掘力度。设立休闲农业文化精品奖,充分肯定行业企业的文化内涵。”
深挖乡村文化内涵,必须重视乡村活态文化的挖掘与保护,这也是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如果说乡村传统建筑堪称乡村凝固的历史,乡村文化的物质载体,那么,乡村文化中的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乡村活态文化就是现存的活的乡村历史文化载体,体现着乡村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在挖掘和利用乡村活态文化方面,国内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例如,婺源的乡村旅游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活态文化的挖掘,傩舞、徽剧、龙尾砚、徽派三雕、拾阁、豆腐架、灯彩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整理、复兴和传承;绚丽多姿的年俗、婚俗、茶俗等不仅仍是村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还整理成各种表现形式;一批极具地域特点的菜肴小吃也成了人们对乡村温暖的记忆和思念;谷雨尝新茶、中秋迎草龙、元宵闹花灯等婺源延续干年又传承不息的习俗,给予每一个游子深情的呼唤,也让所有人的乡愁找到寄托。再如,围绕壮族民间传说中一个美丽的歌仙刘三姐的许多优美动人、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依托阳朔山水,由张艺谋,梅帅元等导演、制作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把“刘三姐”的传说与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进行了完美的险合,成就了全国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演出一经推出就受到大量游客的追捧,至今仍热度不减,带来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乡村文化旅游本身即为一种体验经济,是乡村旅游者通过体验乡村文化的旅游活动,达到愉悦心情、增长知识的目的,它追求的是消费者的个性化体验和独特的乡村文化体验。乡村文化旅游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相应的旅游项目。所谓以人文本,就是在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的设计、开发、营销上,以游客的旅游需求与消费心理为基本依据,加大体验性、参与性强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项目要灵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不同习惯的旅游者的需求。以文化体验的视角解读乡村旅游与文化体验之间的关系,提出乡村文化体验可以采用娱乐型、逃避型、教育型、审美型四种模式,在实施这四种模式时,要注重文化体验的真实性,动性和主题性。
乡风文明为乡付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风文明有利于优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可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文支撑,带助实现治理有效,提升乡民的生活品位,尤其是对促进产业兴任有重要意义。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华1月2日)明确指出:“乡村撅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浮朴民风,不斯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乡村文化的振兴。当前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提升乡付旅游的文化内涵,守住乡村文化和“美丽乡愁”。乡付文化体验旅游有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对于保护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保存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民俗文化产业等,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在客观上也推动了乡村文化的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
文化就旅游产的生产包搭三种方式、一是直接生产文化创激旅游吸引物:二是基于流游者视角对旅游体验方式或流程进行的文化创意:三是基于供给商阀角对旅游服务方式式经营模式进行文化创试、其中、第一种方式是对旅游内容的文化创意、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则别是对旅游形式的文化创意。在实状中、文化创意欲游产品的生产会综合运用到三种方式。
1、直接造文化创意放游吸引物。它是林于内容生产而形成旅游产品、即通过文化创意再造旅游吸引物、并托吸引物形成旅游产品。文化创意吸引物是文化创意放游业生命力之所在、一般指原创性的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包括创意盖游商品、创意社区、旅游演艺、旅游礼、主题乐同以及大型节事活动、比花京礼物、艺术家社区、印家·刘三姐、迪士尼等。也包括对传统旅游吸引物进行道意加工,让传统文化产品文化内函得以充分展示的同时、又兼具时尚的创意内容,比故宫的灯光秀等。
2、旅游体验方式的文化创意。它是基于形式创新而形成旅游产品、思通过文化创意的手段,基于旅游者的视角通过放游体验方式和体验流程的设计改变传统的项目体验方式与流程也是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主要途径。传纯旅游以静心展示和观光功能等视觉体验为主,相对缺芝情景体验、文化煮陶和交流父往等五宜综合体验和情感交流的内容,陆着信息技术和展陈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开始追求多感官休验,对旅游体验方式有了新的要果。很多旅游产品或活动以高新科技或文化创意作为技术手段,创意出情境体验、动漫形象、游戏玩法、影视场景,覆了传统的旅游体验方式,为旅游者带来了畅爽的深度文化体验历程。
3、旅游服务方式的文化创意。它也是基于形式创新而形成旅游产品,即通过文化创意的方式,基于供给商的视角对文化创意旅游的服务方式进行创意,是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的另一种方式,也是一个地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服务方式的创意化包括科技创意、文化创意和服务流程创意。比如,智慧旅游服务、旅游服务机器人是属于旅游服务方式的科技化创意:旅游景区问候手势语等是文化的创意:用孔子礼仪创意旅游接待礼仪则是流程的创意。理论上,供给的产品就是被旅游者消费的产品,服务方式的创意也必定导致游客体验方式的改变,因此,第二种和第三种生产方式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4、文化创意旅游业态。文化创意旅游业态是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与其经营方式的综合表现形式。文化创意旅游业态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其盈利模式、业态丰度和经营方式。
文化创意旅游盈利模式从盈利点的角度可以划分为经营项目盈利、旅游活动盈利、销售产品盈利、品牌增值盈利、旅游地产盈利等多种盈利模式;按盈利实现方式可以划分为直接盈利模式和间接盈利模式,其中,旅游地产或旅游广告等依附性的业态均属于间接盈利模式。这也是旅游与其他业态不同的地方,它的卖点与赢利点不一定是重合的,多半是分离的。盈利体系设计业态的核心内容,它可确保文化创意旅游项目资金的快速回流、降低投资风险,形成项目长期、持续的现金流以及促进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升值。
(三)乡村旅游的人才振兴一“新乡贤”与“农业职业经理人”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乡村旅游优质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乡村人才的支撑力不够,农村社会精英流失严重,在乡村居住和生活的主要群体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农村空心化问题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提升乡村旅游人才的业务水平,就成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组织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培训行动,加强行政指导、经营管理
市场营销等培训。培有一批积极性高、素质强、善经营的行业发展管理和经营人才。鼓励从业人员就近就地参加住宿、餐伙、服务等各种培训,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礼仪、提高服务技能,提升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组织编制休闲农业精品丛书,加强对休闲农业设计、管理、营销、服务的指导。鼓励实行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提高从业者素质能力。”“新乡贤”与“农业职业经理人”则在乡村旅游的人才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乡贤,传统意义上是指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在《汉语大词典》中“乡贤”被认为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乡贤是乡村治理的核心,承担着圣谕宜讲、教化乡里等职责,在乡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作用至关重要,对乡村文化传承发展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对维护社会稳定传承中华文明有着重要作用。“新乡贤”主要是农村改革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本地有着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是“新乡贤”的重要力量。活跃在乡村地区的有威望的退休公职人员、有影响力的返乡成功经商人士和专家学者、具有丰富经验的返乡务工人员是“新乡贤”的主要人群。
在新时代,“新乡贤”成为凝聚乡情的纽带,是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新乡贤”作为乡村社会的精英群体,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接受新事物意识超前,熟悉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村民的沟通渠道通畅,在促进乡村文化复兴、化解农村矛盾、在乡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现代化农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乡村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稳定器。在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乡贤文化是必不可缺的重要力量。乡贤文化凝聚了中国传统乡村基层治理的智慧和经验,当下乡村现代化治理应当充分发挥乡贤文化的优势,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内在精神动力。
2014年9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时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说:“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站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付深深扎根。同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乡村””。2017年中央1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为了更好地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一些地方开始出台乡贤参事会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将乡贤参事会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2019年4月,我国乡村旅游最发达的浙江德清县发布《乡贤参事会建设和运行规范》(DB330521/T52一2019)地方标准,对乡贤参事组织性质、会员、机构成立、工作任务、工作制度、总体要求、民主协商、基金资助、会议举办等进行明确定位和规范,为我国的乡村基层治理提供了一个德清样板。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可谓是“种田CEO”,主要产生于新时代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种养能手、返乡农民工、返乡居住的城镇居民、返乡复员转业军人和熟悉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人才。作为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的最重要促进力量之一,“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指运营农业领域各种资源要素,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专业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农业职业经理人在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或业主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从中获得佣金或红利,是新型顺业农部应民群体中的领军人才,是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学习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领,在农农业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要充分发挥“新乡贤”与“农业职业经理农民人”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将“新乡贤”与“农业断创职业经理人”作为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最主要依托力量和创新力量。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面对后疫情时代,高品质、微生活的度假休闲旅游成为主流,乡村旅游也进入新一轮转型升级阶段。
近年,浙江首创破冰乡村文旅运营,构建乡村旅游共建共治共享的利益分享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推动美丽生态向美好经济再向美满生活的华丽蝶变,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为全国提供了乡村运营的新模式和新范本。
早在2019年,浙江省就率先在全国开启乡村文旅运营探索之路,2020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就破题乡村文旅运营率先举行专题研讨会,提出“一个运营导则、一批专业运营团队、一个供需交流共享平台、一个智库、一个文旅运营大讲堂、一个乡村文旅推广联盟、一组保障政策、一批运营典型”的“八个一”工作机制,为亟待破题的乡村旅游“架桥开路”。经过3年的实践,目前,全省共结对运营村庄50家,培育运营团队30家,运营专家200余人。
作为乡村文旅运营的初探者,杭州市临安区首创的“村落景区运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村+合作社”的运营架构,鼓励专业运营团队进驻乡村,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公司与村民共建共享。近年来,临安先后引入市场化运营团队19家,盘活闲置房屋77处,租赁闲置土地3500亩,招引投资业态项目共98个,投资额3.4亿元,有效盘活了村集体闲置资产,累计实现村集体经济增加4708万元,实现村民收入增加257万元,实现旅游收入4.2亿元,吸引返乡青年751人,为本地村民增加就业岗位1206个,其中各类手工匠人参与业态运营228人。被写入202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得到央视《中国三农报道》栏目、《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浙江日报》等多方专题报道的“临安经验”,已逐渐向全省、全国辐射。
新阶段,新理,新格局,新战略,新路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大的使命在乡村,最大的机遇在乡村。未来,浙江将以更高目标、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旅游,继续聚焦数字化、品质化、国际化、生态化,打造“诗画浙江”景区村2.0,创新乡村文旅运营,更好发挥其在生态增值、产业增速、农民增收、文化增益中的作用,助力形成全域美丽、全面提升、全民富裕的共富共享均衡图景,将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市民旅游休闲的理想乐园、大众创业创新的希望热土、浙江共同富裕的展示窗口。
“风至自灵动,策高当行远”。全体天尚人在行动!天尚乡村在奋进!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