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平 王航倩 彭国香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公园揭幕现场
2022年12月10日上午,浙江丽水市著名侨乡----青田县阳光明媚,山青水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公园” 正式揭幕,这是全球首个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公园,标志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公园(青田方山)正式开启运营。
青田县人民政府县长潘伟
“助推农遗文化传播和农遗成果转化,为青田乡村振兴引入更多客流和人气,从而带动村集体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这是我们积极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公园重要原因。”青田县人民政府县长潘伟在致辞中说。
2022年7月17日至19日,主题为“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青田举办,国家主席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并要求“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这也是20年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国组织召开的规模最大、层级最高、影响最大的会议。
13个国家农业部长,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19个国家驻华使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7个国际机构高级代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出席会议。
天尚创新控股集团董事长鲍力
农遗公园后半篇文章能不能做好,运营是关键。为此,青田县引入天尚创新控股集团,通过浙江天尚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青田农业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青田壹稻壹鱼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建立合作,探索国企+民企+村企三企融合的运营机制,盘活农遗资产。
青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鸣君介绍,通过引入研学机构、自驾俱乐部等资源,引入更多流量,对农遗公园后期的常态化运营,盘活农遗公园的资源都会有积极的价值,所以此次活动邀请了30家研学机构代表、30位车友代表来体验,也为今后引流做准备工作。
由此,“青田模式”成为了传播农遗文化,保护农遗成果的重要学习借鉴基地。
“青田模式”沿用已经在中国发展了1300多年之久的“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稻鱼共生系统,以此促进青田的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是我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模式”作为全球重要文化产业遗产的价值转换方案,是传播农遗文化、保护农遗成果、引入客流和人气、助力农遗共富路线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全球首个农业文化遗产公园(青田方山)的正式运营也标志着农遗大会的成果切实落地,为中国其他县域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例子,是我国现阶段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和经济支撑。
一、发展青田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发展层面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对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有着多面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采集活动的强化促进了原始种植业的发展;随着原始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人口持续繁衍,中国农业进一步发展,进入到粗放农业阶段;春秋战果时期精耕细作的发展以及秦汉以后种植业的持续发展,都为我国农耕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传统农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秦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蓬勃发展。铁农具的改进推动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扩大带动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国家人口增殖又进一步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农业耕地.....无论是历史性发展还是现阶段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要发展和保护农遗文化产业。随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和中共二十大的开展,加强农耕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进一步成为了现阶段重要任务。“青田模式”便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耕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产物。中国发展乡村振兴,通过“青田模式”促进发展,也是从农业文化传承中汲取力量。
(二)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发展层面
世界农业发展史的变革也从石器时代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铜铁工具的传统农业以及工业革命后的动力机械化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文明发祥地,分别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中下游的古印度文明,黄河中下游及各支流的古中国文明以及墨西哥城周围,尤卡坦半岛和秘鲁境内的墨西哥玛雅和印加帝国文明,农业的发展也开始周而复始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发展的法典由此诞生——《汉莫拉比法典》。该法典作为人类对于农事活动进行法律规范的最早法典,其中对耕犁和耕牛等役畜、对出租和耕耘土地、对放牧和管理畜牧,以及对修建果园和管理果园等,都作了规定,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从未有过缩减。而在近代农业危机中,以1873年世界性的农业危机为例,英国遭受了严重打击,欧美各主要国家粮食价格大幅度降低,并有大量农场主破产,如何应对突发性危机对农业文化发展带来的损害,成了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除此以外,世界粮食安全和饥饿问题一直是全人类共同担忧的问题。为了使农业持续发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利用,自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了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进一步带动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中国重要文化遗产下的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世界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延续和传承有重要积极意义。
除开“青田模式”下的稻鱼共生系统,我国对于重要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还有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涉县旱作实验梯田系统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生态产业系统都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在世界的排名做出贡献。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数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而中国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倡议的积极响应者、参与者、贡献者,中国不仅为世界贡献了一批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也为这一新遗产类别的发掘、保护、利用、传承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无论是对于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展还是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产业本土而言,发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都是切实可见的。
1、世界性的粮食安全和饥饿问题已然尖锐,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有助于缓解粮食安全问题和界问题。中国层面上来讲,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对于全方位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从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来讲,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能够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
3、加强农业重要遗产的保护,是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指南。
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举措
世界农业发展史里面提到关于农业景观,给到了很多乡村农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参考借鉴。农业景观即人类在自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活动形成的景观,属于人文景观的类型,包括农田景观,农村聚落形式,农村建筑形式,土地利用方式等,其形态形式包含三部分:物理形态即没有生命的各类元素,包括温室,建筑;生态形态即有生命的元素,包括田园绿地、田园景观;文化形态包括农村文化历史等,农村文人文化历史、农业文化、农村生活方式、民俗等。在此基础上可发展的观光农业包括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等。农村可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的观光农园;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的农业公园;发展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的教育农园或者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村文化习俗发展民俗观光村等。
因此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村文化遗产,需要坚持挖掘重要文化遗产地中的传统种质资源,加快优质传统品种的普查与收集,对于快要消失的传统品种进行创新与发展,创造符合现代消费者的产品类型;坚持深挖“藏粮于地”的耕作技术、“存粮于仓”的贮存技术和“节粮于口”的生存技巧,同时,探索农业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的路径与方式,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供给先进智慧;坚持挖掘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文化精神,探索文化与具体农业生产实践的创新方式,做到让农耕文明绵延演进,为人类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更多智慧和滋养。
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农遗大会本质上是对于优秀农业农村文化的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生存智慧的集中体现。持续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多种功能、多元价值,让农业文化遗产持续焕发新活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是我们不变的使命。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包含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的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与农村生态环境、彰显农业的多功能特征、传承民族文化、开展科学研究、保障食品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利用,那些保持着传统农业特征的地方,不仅能够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也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媒介合作:290488424(微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